隐蔽通信技术属于信息隐藏技术。信息隐藏较之于加密技术,其优点是将机密信息隐藏在正常的信道之中,利用公开的信息携带隐蔽信息进行传送,从而具有优越的不可察觉性。
信息隐藏技术是一门较新的学科,涉及感知科学、信息论、密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信号处理、扩频通信等多专业技术的研究方向[3]。但由于其对加密技术的弥补、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的激增以及许多公司以及军方的介入,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其最早始于1996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英国剑桥召开的国际第一届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Hiding)。随后又分别在美国的波特兰,匹兹堡和德国的德雷斯顿举行过三届世界级学术研讨会。75470
国内在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信息隐藏学术研讨会。随后一直定期召开,今年十月份将举行第13届研讨会。数字水印与隐蔽通信是其重要的两个研究方向,目前研究由早期的时域信息隐藏转向频域信息隐藏,由数字水印技术转向隐蔽通信,数据压缩,神经网络等方向理论与应用的研究[4]。
隐蔽通信技术属于前沿技术,目前可以查找的论文与文献都有限,其一是由于其技术研究还不成熟,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相关研究属于保密状态。
在信息隐藏领域,目前国际上只对部分英文名称进行规范,中文翻译上有许多不一致或不规范之处。隐蔽信道(Covert channels)由Lampson在1972年首先定义并使用,但其一开始用于定义会减轻系统负载的程序,尤新刚等建议称为“掩蔽信道”。他指出“隐蔽信道”并不是指该信道平时是不可见的。但也有学者以阈下信道,流媒体隐蔽通信等不可视通信的例子予以反驳。本文认为后者范围更广,所以仍以“隐蔽信道”称呼。阈下信道的概念是Simmons G。J。博士于1978年Sandia National Labs实验室提出的,主要存在于认证系统、密码系统、数字签名方案等的加密协议中[5]。其特点是信道是公开的,但所要传输的信息仅仅充当隐秘信息的载体。Lampson将他列举的能绕过限制条件,泄露数据的方法归纳为三种:存储信道,合法信道和“隐蔽信道”。后来人将隐蔽信道划分为存储隐蔽信道和时间隐蔽信道两种类型。论文网
Marvel博士在1999年提出了最早的基于信息隐藏的SSIS(Spread Spectrum Image
Steganogrphy)隐蔽通信模型,她将隐秘信息嵌入到噪声中在加入到图像中,由于图像提取时必定会夹杂噪声,利用人眼的感知力缺陷达到隐蔽的效果[6]。Cox等指出把原始图像看成噪声不能很好利用通信发送者即水印嵌入者,如果是非盲的水印检测,还包括水印的检测者即通信的接受者完全知道噪声这一事实。因此,主张将水印看成具有副信息的通信(Communication with Side Information),定义了水印与通信的相关术语,比较了水印通信与传统通信模型,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别,从具有副信息通信的观点,分析了水印嵌入和检测算法,得出了把水印看成具有副信息的通信,有利于更好地设计水印嵌入算法,更好地计算水印的鲁棒性等[7]。
早期的研究者主要研究基于操作系统的隐蔽通信,利用操作系统自身的漏洞进行隐蔽通信。最近几年研究方向逐渐向以频域研究和搜寻隐蔽信道的方向转移[8]。
目前,隐蔽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1)以信息隐藏技术为主隐蔽通信。以Marvel博士的SSIS为代表的,集中于静态媒体如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利用小波变换等技术将保密信息隐藏在其中,实现隐蔽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