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曲式结构分析
合唱作品《大漠之夜》一共分为162小节,曲式结构是有动力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作曲家合理的运用音色的变化和声部叠加的创作手法是音乐的层次展开。
首先是引子部分(1—28小节) 由1—4小节的钢琴引子营造出骆驼在沙漠中行进的凄凉而又孤寂的意境;再通过5—28小节女生哼鸣、以及男生哼鸣以及混声哼鸣的音乐形态来描绘出驼铃声由远及近的画面。
呈示部(29—48小节) 其可分为上下两句,上句呈示的是歌曲的主题,由男生演唱,通过具有表现力的声区音域,舒展的旋律以及小调的色彩,来表达出对骆驼在广阔无垠的大漠月夜中坚韧执着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我国劳动人民内在品质的赞美。下句由女低音对答,通过女低音声部的浑厚而又饱满的声音表现,使得人们对无边无垠的沙漠产生了敬畏之情。
展开部(49—93小节) 首先由连接句(49—56)琶音伴奏织体的出现,推动了音乐主题的进行。声部的交替不仅加强了音乐地艺术效果,而且加强驼队形象渐入的色彩;其次派生主题(57—79小节)通过力度的加强,速度的加快使全曲进入了第一个高潮,而声部的交替深情的表达了骆驼在沙漠中不畏艰难,无怨无悔的奋斗精神;最后补充性的大连接段(78—93小节)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加深骆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动力再现部(94—135小节) 首先是钢琴间奏的部分(94—103小节),“这比之前的和声织体更具有流动性,并且带有大调的因素,使得音乐更加的明朗透明度有所增加”。[4] 因此在钢琴间奏的最后两小节速度应该放慢,为了下面的再现部作准备;再现部(104—135小节)音乐将由再现呈示后进入全曲第二个高潮部分。随着伴奏音响的力度加强,声部音量的变化以及激情澎湃的旋律与铿锵有力地和声节奏,表现了骆驼与沙尘暴进行顽强斗争的拼搏精神。旋律线上扬的走向,合唱队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使其保持14小节的紧张力度后才能慢慢放松,为后面的尾声做铺垫。文献综述
尾声(136—163小节)通过音量逐渐的变弱,表现出骆驼经历风暴之后渐渐远行,音乐也随之消失在大漠的夜色中,使得整首曲子又回到了原来的意境中。尽管骆驼遇到困难,但它仍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勇敢的向前行进。因此悲壮的意境始终贯穿全曲。
3 混声合唱《大漠之夜》的和声织体的处理
3。1 声音的处理
混声合唱可能对于平常人来说,与独唱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但是对于长期训练过的人来说,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有较大差异的。独唱所唱出来的声音具有很强烈的个性色彩,而合唱所追求的是声音的协调性、统一性和高度融合性。在混声合唱的排练过程中,“所有合唱队员都必须掌握正确、科学的合唱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来提高排练效率”。[6]才能为演唱好风格多样的合唱作品打下结实的基础。
3。1。1 音准的到位感
在演唱合唱作品《大漠之夜》之前,除了要对其作品的分析以外,还要对整个合唱队的声音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够使其声音与《大漠之夜》的音乐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其创造出音乐的意境。
首先,在发声之前学会控制气息是完成这部作品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求气息不仅能够持续时间长,而且还要有很强的爆发力。就这一点,对于合唱队员来说是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和不断地改进的。循序渐进地,直至能够对气息的控制运用自如,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够为合唱作品《大漠之夜》的意境创造打下深厚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