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加强对网络健康信息的监管,建立权威的医疗信息网站 25
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附录 3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发展,随着全球健康促进运动的开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从疾病治疗扩展到疾病预防及自我保健等方面,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健康信息泛指与人们身心健康、疾病、营养、养生等相关的信息。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方便获取、多元化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浏览、搜寻、检索以获取各类健康信息。美国一项调查表明,61%的美国网民都会在互联网上搜寻健康或疾病相关信息,其中60%的人认为这些信息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决策[1]。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不良预期时会使用互联网来搜索健康信息,很多平时不使用互联网的人,也会出于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而使用网络。2001-2008年,南澳大利亚人对于互联网健康信息资源的使用上升了57%[2]。根据39健康网发布的《2010年第四届中国网民健康状况白皮书》提供的数据,网络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了解健康资讯的主要渠道,分别有69。8%和75。6%的网民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浏览健康类相关网站等了解健康信息[3]。From优T尔K论M文L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8-12月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以往有所提高,但绝大部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然偏低,有待提高[4]。这说明,公众在海量网络信息中搜寻健康信息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非常需要网络系统提供一定的个性化支持,辅助其搜寻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可靠的选择。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HISB)指针对具体事件或情境,用户在获取、澄清及确认与健康相关知识或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口头或非口头的行为[5]。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年级、户籍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健康信息信任度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同时,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促使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健康信息。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较高学历的拥有者,有着对新兴技术掌握速度快的优势,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世界的隐蔽性满足了大学生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可以使其在放松的状态下了解自身成长过程中比较敏感和隐秘的健康问题。因此,大学生愿意通过互联网寻找健康信息,互联网也成为大学生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调查势在必行。
国外已就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Anker 等搜索PsycInfo 数据库的结果表明,1978-2012年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达653 篇[6],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跨领域研究的课题,情报学、医学、信息行为研究、传播学和护理研究领域均涉及该课题。Rains和Karmikel探讨了健康信息网站的感知可信度,研究表明网站的结构特征,如隐私政策的陈述、第三方的凭证等与用户的感知可信度正向相关[7]。Yun和Park研究了韩国健康信息搜寻用户的行为特点,表明女性是韩国健康信息搜寻的主体[8];Fox和Rainie的研究也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进行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并且对健康信息的关注面更加广泛[9];对青年和青少年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集中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与用户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Zhao分析了父母受教育程度与青少年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10];Yang Qinghua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来预测来自三个不同来源(家庭,互联网,医生)的健康信息寻求行为(HISB),结果表明,健康信息信任度与来自所有三个来源的HISB有正相关,来自家庭的信任与HISB的联系是最强的,社会支持对家庭的HISB的影响部分由信任介导,而社会支持对互联网/医生的HISB的影响完全由信任介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