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的认知观念和医疗自我保护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在医院得到更多的照顾和更高的权益,而社区医院的运转机制还存在许多与居民的要求不相顺应的薄弱环节,医患之间的纠纷已成为医院管理中横亘的难题。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绊脚石。
医疗关系的不和谐不单只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更是已经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2009年,中央和国务院在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中,针对我国医疗纠纷增多、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出“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开展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
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价值观、系统的理论、专业的工作方法,全面的服务内容。社会工作作为医患关系的第三方参与,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沟通,建立医患信任机制,加强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矛盾。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深入探讨如何增进社区医院医患信任,构建社区医院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看,用社会工作作为第三方,能以不同以往的理论视角和工作思路介入医患关系;从实践上看,将社会工作以及个案工作作为化解医患冲突,尤其是社区医院医患纠纷的调节机制,一方面,为社会工作者开拓了一个新的实践领域,有助于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有效地化解医患冲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使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具科学化、专业化和人性化,为医患双方的根本利益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对医务人员来说,缓解医患关系可以创造一个安心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身的安全;对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与医务人员关系的缓解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保持身心愉悦;从社会层面来说,医患关系的缓解对构建和谐社区、社会,提高人民幸福感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
“医患信任”是指在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互动过程中,基于双方真诚的合作意愿,在互动过程中期待从对方那里获取回报的一种心态。医生相信患者可以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病;患者相信医生可以理解自己的病痛,运用医学技术,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己恢复健康、减轻病痛。文献综述
理性情绪疗法或合理情绪疗法针对的是非理性的情绪,最早是由美国的艾利斯(A。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认知疗法,因后期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称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该疗法主要是针对人们的情绪易受不良情绪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于这些不合理信念就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从而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代替不合理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用正确的价值信念代替那些歪曲的、偏差的价值理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减轻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和行为障碍。
把理性情绪疗法应用到社会工作中,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首先要对患者给以充分的理解和关注;其次是要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患者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从而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最后要让患者充分宣泄和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根据患者的表现,社会工作者对其情绪进行评估,制定方案,找到合适的时机与患者共同分析,找出认知偏差,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自己及不良情绪,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非理性的东西,帮助医患双方正确认知自身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