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能力定义:就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190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不仅最早也最深入,在理论研究上的成就处于前沿水平。最初,皮特。奈特在参与英国“技能拓展”项目研究时提出了简易的就业能力模型。在2004年,皮特。奈特和曼兹。约克合作,进一步扩展、修订了就业能力模型,形成了就业能力研究领域最著名并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本文对就业能力的解释是指具有实践能力,竞争力、专项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这些因素的构成对就业有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而言内容主要包括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一个人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胜任某个岗位,它要求在对所从事的社会工作要求个人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非专业素质的内涵更为广泛,既包括了专业理论知识、能力,还包括个人品质、职业适应能力等其他方面。87287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Hillage和Pollard的就业能力定论最为经典,此能力不仅指获得就业的能力,还包括稳定就业和寻求新机会的能力表现。就业能力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的,狭义的观点重点是针对求职者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品质满足从事工作所需的要求;而广义的就业能力不仅于此,还包含了经济和市场两个因素。
2005年,张丽华通过研究,分析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5个方面:(1)思维能力,表现在创新、纳新、分析、判断信息,对问题的处理、应变能力;(2)自主能力,包含了自学能力、计划能力、奉献精神等;(3)应聘能力,主要有竞争观念、表达、推销能力和自信心组成;(4)社会适应能力,体现在忍耐力、抗压力、情绪调节力等;(5)社会实践能力,由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构成。这五个维度都是大学毕业生面对社会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缺一不可,才能应对各种困难[1]65。论文网
陈勇(2012)通过研究,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和职业规划能力这四个方面。基于能力开发理论,他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目标与战略、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师资力量这四个点以及设置专业的机制、与雇主的相互机制、职业指导机制和培养评价机制这四个机制。通过分析,他发现培养途径对就业能力的各个维度影响最大的。 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是动态的,包括就业能力的目标设定、实施就业能力开发措施、就业能力开发结果评估这三个阶段。
大学生就业能力特点: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内涵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就业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性的概念,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和概念本身都具有较明显的特征。(1)动态性特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仅是指大学生获取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集聚性。在不同的阶段,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特征是各异的。(2)复合性特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是复合的,绝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模型的研究上,学界提出了二维、三维、四维,甚至五维度及以上模型结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维性是现代社会对高级人才要求提高的表现,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力应是多维度、复合型的,大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专业以外其他通用性技能,给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差异性特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就业能力的形成不仅受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和制约,并且也受家庭经济等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差异性也显著存在。(4)适应性特征。在不同时代,社会对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要求不同,也就是说劳动者需要具备与自己同时代社会要求的就业能力。在变化迅速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学生只具备某种专用技能或通用技能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换的环境。 就业能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3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