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会议产业市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23-05-10 20:38来源:毕业论文
王欣荣(2013)依据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一级指标细化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间关系进行判断,最后得出厦门会

王欣荣(2013)依据波特钻石模型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一级指标细化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间关系进行判断,最后得出厦门会议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各制约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为促进厦门会议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意见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发明(2014)综合主客观权重的确定,重新提出了一种基于G1-E法的会议目的地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学者朱峰(2011)采用的单纯线性加权模型的一大改进,更具可行性。

吴丹,霍云云(2016)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建立上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级模型,通过国家统计局和上海统计局等政府统计网站搜集资料,利用SPSS 17。0进行因子分析,根据主因子的贡献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上海会议目的地竞争力得分。

(二)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会议市场发展成熟,产业链完整,重视学术的研究,1976年Fortin最早提出会议目的地一系列选址因素,总结出了基本认同的几大因素:目的地可达性、地方支持、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会议场地酒店)、服务质量、价格水平、市场宣传效果、目的地形象吸引物等。此后,不少国外学者才能给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Bonn&Boyd(1992)以及Bonn、orlin&brand分别从公司会议和协会会议策划人的角度对加勒比海等10个国家层面的会议目的地进行探究[3];Oppermann(1996)分别从会议策划人和协会会议策划人角度对美国和加拿大的30个会议城市感知进行了研究[17];Qu,Li&Qiu(2000)从参会人、会议组织者和会议中心3个角度对香港和新加坡两个亚洲城市进行了研究;Kang,Suh&Jo(2005)从会议策划人和采购中心的角度研究了亚洲的5个会议城市[5]。

国外的研究大多通过向会议组织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而研究归纳整理出会议组织者对会议目的地选址标准以及对总体评价的影响程度。并且,大多研究者都认同会议目的地是会议市场中非常重要一大因素这一观点。Chacko和Fenich(2000)认为会议目的地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参会人更愿意到一个令人激动的、繁荣的或者非同寻常的城市参观[19]。

在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方面,尤萨、霍华德和詹姆罗兹(Uysal,Howard&Jamrozy,1991)认为,会议地点的形象在决策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13]。沃尔等人(Var,etal,1985)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参会者决定是否到一个特定地点参加会议,参会人的决策因素其中一大重要因素是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在其研究中,目的地的可进入性比吸引力更重要[13]。奥博曼和陈(1997)在研究中把影响因素分为会议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影响参会人的因素有:目的地形象、交通成本、可达性、住宿成本、气候、会前/会后的娱乐活动、以前的体验[3]。另外GoFM,RobertMG(1997)通过对比实际市场占有率,研究了竞争力评价结果的检验问题[13]。 

(三) 研究评价

总体而言,随着全球会议产业的迅速发展,会议产业的重要性日益趋显并受到关注和认可。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会议目的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议策划者和组织的角度,而且主要分为公司会议和社团会议,研究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选取,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会议产业发展成熟、分工明确的国家和地区,相对而言,从参会者角度研究少,对亚洲城市研究更少。

国内对于会议目的地的研究匮乏,权威数据缺乏,大多以会展涵盖会议和展览。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东部沿海、一线城市的会议产业的研究,缺少对二三线城市会议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在会议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研究时,大多数学者通过构建评价指标模型,根据问卷调查或专家打分对各指标赋值从而对目的地进行评价与分析。 会议产业市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6600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