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比分析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类型和特点
亲属称谓语是称谓语系统中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与血缘、婚姻、家庭等因素相联系,所以亲属称谓语系统的内涵很复杂。一般常见的亲属称谓语类型有血亲与姻亲称谓语、宗族与外族称谓语两大类。由于亲属称谓语在日常交际活动之中出现泛化的频率很高,本文对汉英亲属称谓语泛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血亲与姻亲称谓语
血亲,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指的是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亲属称谓语之中的血亲与姻亲称谓语在汉语的使用中表现出界限明晰的特点,即对伯、姑、叔、嫂,姐妹、妯娌和兄弟、连襟要明确进行区分。例如:汉语血亲语称谓有伯父、叔父、舅父等等;姻亲称谓语有舅母、姨父、姑父等等。相比之下,在使用英语称谓语时则不区分血亲和姻亲,例如:英语称谓语之中的uncle和aunt称谓语等。
(二)宗族与外族称谓语
汉语亲属称谓语中对宗族与外族称谓语的使用区分严格、内外分明,比如曾祖父、祖父、侄女、孙子、孙女等属于同族,而外曾祖父、外祖父、外甥女、外孙女等属于外宗族。比之汉语亲属称谓语,英语亲属称谓语中没有宗族与外宗族的分别,如grandmother一词既可称呼祖母也可称呼外祖母。
因中国自古注重伦理伦常,更有宗法血亲方面的限制和制约,所以汉语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呈现出精准、复杂、详尽的特点,对于不同的辈分、长幼、亲疏等都赋之以不同的称谓,可谓是数量众多,在赵元任的著作《中国人的各种称谓语》中总共列举出了114种亲属称谓语;[4]在潘攀的著作《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中指出汉语中的标准亲属称谓语有363个,英语亲属称谓语数量就少得多。[11]
(三)亲属称谓语泛化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去指称那些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对象的语言现象。[12]汉英称谓语在使用中都存在着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现象,但是二者泛化的程度和范围有着很大的差异: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现象比较普遍,范围也比较宽泛;而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现象在英语中虽然存在,却不常见,范围也很有限。
例如,在中国,日常交际生活中常拿“大叔”、“大姐”、“大爷” 等来称呼陌生人,也用“阿姨”、“叔叔”、“姐姐”等来称呼陌生人或熟人以拉近距离,促进社会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归根于中国自古注重谦卑、礼貌待人的观念。在西方,使用英语的国家特别看重个人隐私和私人称谓,个人意识较强,所以像“叔叔”、“大姐”、“奶奶”等带有亲属称谓色彩的词语只用于称呼自己的亲人。例如,在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如果一位小朋友称呼一位外国人为“uncle”时,这位外国人会回应:“Please call me Tom, not uncle.” 据此,在西方跟陌生人打招呼时常常会用Hello、Pardon me、Excuse me等称谓语。
四、对比分析汉英社会称谓语的类型和特点
社会称谓语指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语之外的,能够反映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彼此关系的称谓语,对交际双方的角色、地位、相互关系的亲疏有着很大的提示作用。
社会称谓语的使用特点一是在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的地位是公开的,不同的交际环境使交际者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相应的会有不同的称谓语来称呼,因此在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着多种社会称谓语的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角色转换和权利关系,比如一位女教师,与同学和同事交流时被称呼为老师、在其他领域可能存在不同的称呼,像员工、老板之类;二是对一个人的社会称谓是会发生变化的,因为使用时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社会集团的规范。而这种语言使用现象则体现了交际时交际双方关系的远近与亲疏,关系较好的同事之间交流时一般不会称呼姓+职位,如李厂长,而是称呼对方为姓+姐或姓+阿姨等等,如李姐、李阿姨。 对比分析法汉英称谓语的对比分析(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