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书作为一个泛称,其名下书体名目甚多,不胜繁举,有以动物命名的, 例如虫书,鱼书,蝌蚪书,龟书,虎书,鸟书等。有以植物命名的,例如八穗书, 倒薤书等。有以自然界事物命名的,例如云书,月书,星隶等。其命名以及由来 在唐人韦续的《五十六种书》中有系统化的说明。杂体书的诞生是为了装饰美化 亦或者是出奇的目的将某种正体与具体的物象糅合到一起,在汉字的基础上把物
象的某些特点附属在笔画形态上,使汉字具有图案化的特征,像是蚊脚书,龙爪 书,虎爪书,云书等顾名思义。也有一种是以特殊的笔法作书,如垂露篆,飞白 书,一笔篆,这一类的书体由于没有与具体的物象联系,图案化的成分极少所以 “写”的痕迹远远大于上一类。杂体文字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庾元威的《论书》 记载“凤,鱼,虫,鸟是七国时书。”秦时,杂体书名目已经在整个书体中占相 当的比例。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秦书八体“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 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1其中刻符,虫书,殳书大概都是杂体书的范畴。最后一类“杂体书”是以特殊
的方法写规范的正体书,例如南朝梁的东宫学士孔敬通创造的“反左书”。这在 出土在南京市的梁朝神道阙上可以看到。是反写的楷书,其用笔,结字都遵循规 范的正体,唯独书写像镜像般反转过来,故称“反左书”。“杂体书”的重要盛 行在齐梁时期,据张天弓先生《“永明书学”研究》指出,永明书学一个重要的 基础点则是“小学化”倾向。根据文献记载,当时的杂体书目是基于小学发展的, 有萧子良的《古今书体》,王融《图古今杂体六十四书》,王愔《文字志目》等。
1。2 历代书法中的“华饰现象”
许慎《说文解字·序》中记载“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文字创 造的伊始功能是纯实用性的,服务于记言,记事,政治,农桑。在伊始的纯实用 价值的理念中,文字可以不需要审美的要求。然而人是有自觉能动的审美倾向, 并且会有无意识的将这种与生俱来的审美赋予到所经营的事物之中。当这种观念 发生在文字当中的时候,最初的书法审美开始建立起来,当然伴随着的也是“华 饰”现象的诞生。“华饰”现象是为了审美的需求亦或者是为了满足对整个书法 作品的一个艺术感觉而通过技巧性的手段对原始的用笔,结字进行改动。这样一 种改动最初容易使人看来是理所当然,这是因为符合初级审美的普遍标准。甲骨 文书法由“混沌的美感”2(从文俊先生语)到刻工有意识的将单刀变为双刀, 将大大小小参差错落的字形按秩序对齐下列,这无一不是最初的“华饰”现象的 痕迹。原始的文字必定是只追求“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3 《说 文解字·序》)的识别度问题。所以我们说,在解决完文字识别度问题后的对文
1 选自《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4 年 3 页
2 选自《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年 119 页
3 选自《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4 年 3 页
字进行的一系列美化,其中自然都伴随着“华饰”现象。这其中又与文字书体的 演变相互交融,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书体上华饰现象的表现也是不同。我们讨 论的华饰现象以用笔的华饰为主,也包括其他如结构章法上的华饰。例如篆书中 的,鸟虫篆,铁线篆;成熟的八分书的波折蚕头燕尾;楷书中的起收笔复杂的动 作,转折的强化;行书中从《兰亭序》至今一直沿用的“S 型起笔”;甚至包括 书家的特定用笔风格习惯等都在我们研究分析的范围。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4):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