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帖以严其结构,作书不 可力弱,然下笔时用力过,收笔处笔力反松,此谓过犹不及也。”12
梁巘的书论仍然将楷书的法则与“唐帖”联系在一起。与上一则书论不同的 是,梁巘直接将重点指了出来“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这一指,恰当的指出 了唐楷中“华饰”现象关键的一环,则是转折的修饰。与魏晋圆转或直直折不同, 以颜柳为例唐楷中的转折往往由提按挫等数个步骤完成,这是因为小字展大后的 笔法的简单会导致楷书的空洞,所以必须由丰富用笔的技巧去进行弥补,而这种 丰富的技巧恰恰就是对楷书的装饰。书论中的直接强调“须极力顿挫”然后紧跟 着是“笔法既得”,这两者的紧密联系,则可看出梁巘对此修饰现象的重视,这 与上一条翁方纲的“必以修饰匀净为工”堪为一组,互称表里。
当然,对唐楷中的“华饰现象”也有不同的声音,并不一味的像梁巘与翁方 纲二人一样视为典则。唐时李嗣真《后书品》中谈到本朝前辈书家唐之广大教化 主褚遂良时云:
“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 精悉耳。”13
李嗣真先是赞扬了褚遂良得法王右军,接着引出其书特点“丰艳雕刻”,但 是随即话锋一转,由赞扬到批诘“但恨缺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我们从这条书论中可以分析出以下内容:褚遂良书继承王羲之发展出丰艳遒丽的特点是其个人 风格,也是深入王字后内化的结果。这样的丰艳是带有浓重的装饰色彩,重要的 是,如同“雕刻”般的装饰用笔在唐朝亦得到了社会的追捧。可见书法风格中的 装饰在盛唐则早已成为楷书中之自然现象。李嗣真认为褚体自然缺乏,有的只是 功力深厚,用笔精到。褚遂良是唐初时人,书法取法虞世南,而虞世南又师从智 永禅师,所以说褚遂良学到的是地道的晋人风范,黄惇先生在楷书归类中也倾向 于把褚体归到晋楷的系列。我们看褚遂良的楷书结体平宽,用笔高古,转折处一 拓而下,少有后来颜柳般的“高肩”华饰。褚体华饰则更多在捺画与起笔上。清 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中云:
“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都逆起。”14 一语中的的指出褚遂良的用笔方法,在起笔处或逆或切,而跟后来人比这些
自然的修饰在李嗣真看来竞也是“雕刻”与“恨乏自然”。所以说李嗣真对于“华
饰”现象是有强烈的抵触心理,可为一代表人物。当然,这也与李嗣真专注晋人 “以晋韵为优,其余摒弃之”的书学思想有直接关系。 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我们现在对唐楷的分析建立在对唐碑的解读之上,唐碑的摹刻必然会对手写 体的楷书进行或多或少的改动,这其中的改动正是对用笔“华饰”的夸大或缩小。 米芾《海岳名言》中说: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己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 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颜出于褚也。”15
此论很清楚的揭示了刻工对原迹的改动。“修改波撇”后的书迹在米芾看来 直接是不可学,其原因则是这样的改动使笔画首尾具有了“华饰”的用笔。而朱 屡贞在《书学捷要》中说: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9):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