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8)

时间:2023-11-13 22:01来源:毕业论文
8 选自刘小晴《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 年 38 页 9 选自刘小晴《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 年 22 页 在假托为王羲之的《书论

                         

8   选自刘小晴《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 年 38 页

9   选自刘小晴《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2 年 22 页

在假托为王羲之的《书论》中有这样一句话: 

“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笔混成,无使毫露怯浮,举新笔 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10 

这则书论未必是明确指向篆隶楷行某种书体,但也是一种普遍性的概括。可 见对起笔的藏锋修饰已成为许多书家的共识,正如陈簠斋《习字决》中云: 

“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 这样的装饰无疑是自然且对整体作品是有实在意义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无论是杂体书还是正体书,古人对篆隶书种“华

饰”现象的态度大多是持肯定的 

在 列举出的几种杂体书中仍然分为两系,一系为说明书体直接取法自然界 物象,另一系则是细化到用笔的角度去透露出用笔的装饰性。这两种都通过间接 或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华饰”现象在杂体书中的存在。但取法自然界物象的一 系书体由于已无文献或考古出土的实物支持,无法深入探讨下去。而另一系由于 细化到用笔的角度且后来仍有继承这种篆书书写方法的作品传世,是故具体的 “华饰”现象将在下一章具体讨论。   。 

2。2“修饰均匀”楷书用笔“华饰”现象书论的考察 

对楷书用笔“华饰”现象的考察主要以唐代楷书为主。魏晋时期楷书初步成 熟,且以小楷为主,字愈小则对用笔的动作要求愈简化,直接。我们这里指的唐 朝楷书是由小展大,高度成熟,法度森严的唐楷。楷书的用笔远比篆隶复杂的多, 其美化装饰的范围和程度也比篆隶广泛的多。而在唐楷的范畴内,“华饰”不仅 仅作为一个装饰性美观的现象附着于汉字上,也已经成为书家有意追求的风格特 征。如何在楷书中造成自己风格的用笔“华饰”,使其别具一格又为人们接受, 是唐代书家必须思考的书法创作性问题,我们可以在书论中见到,对唐楷“华饰” 的品评往往与书家自我的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 敢憎。”将书家风格与“华饰”现象联系在一起这是在考察唐楷中的“华饰”时 需要注意的。这一节我们将品评重要的书家柳公权书风相关的书论拿出来在接下 来的章节中单独呈现。 

翁方纲《复初斋文集》中云: 

                         

10   选自选自钟明善《中国古代书论选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年 56 页

“书法以厚质为本。自米,董之后,趋行,草者多不留意于楷法。于是视楷 法为应酬束缚之事。必以修饰匀净为工,而行草则日即于宕轶。”11 

翁方纲本意是说当时人多关注发力于行书草书,对楷书的用功远不及行草且 有厌倦意。应当先将楷书以“修饰均净为工”然后行草书则会很快的飘逸出奇。 我们通过翁方纲对行草书与楷书之间的关系品评可以看出翁氏对楷书要则的态 度,那就是“修饰均净”。“均净”是指用笔果断,自然流畅,法度完备。“修 饰”则是指用笔的装饰性,在合适的部位对用笔的装饰成功与否在翁氏的书学思 想下成为判断楷书工与不工的一项重要指标。翁方纲是清乾隆时人,但清时的楷 书体系仍然是对唐楷的一种继承,所以将这条评论当时楷书的书论也划在唐楷书 论考察的范畴中。无独有偶,同是清人的梁巘在《学书论》中提到:  篆隶楷书中的“华饰”现象研究(8):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9856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