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适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男女退休年龄是不同的,通常规定男性职工60岁退休,而女性职工55岁退休。这一男女退休年龄相区别的政策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女性就业未充分。女性就业时间人为缩短5年,使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其二是导致男女在养老金待遇享受存在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制度上的男女不公平。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下,由于女性工作经历较短,退休时的最终工资也较男性为低,但女性的平均寿命长于男性,则女性退休后从制度中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远长于男性。这使得女性老年人口从养老保险体系中获得的日常养老收入低于男性,但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女性一生从养老保险体系中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会远大于男性。因此,适当提高女性职工退休年龄,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也有利于女性的充分就业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但宜将这一改革放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完成,从现有的社会经济人口条件来看,可先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逐步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57岁。
3、 可以施行弹性退休制
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如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有些地区(如上海等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有些行业(如教育、医疗服务、制造行业)需要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有些新兴行业和亟待改革的行业(如电子行业、金融行业等)又急需吸纳一批拥有最新技术与知识或者有海外经验的从业人员,加快新老劳动力的替代过程。因此,“一刀切”的退休政策可能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也为弹性退休政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建议政府制定退休年龄的指导性政策,通过制度的设计与利益的激励,鼓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自主选择退休年龄政策,不同的人群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退休年龄与时机。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的状况积极引导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退休决策中的作用,使得个人在退休决策时达到最优化,个人在达到最优化的同时,社会经济也就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
优尔、 我国退休年龄在政策制定层面的对策
提高退休年龄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退休年龄要选择适当时机,逐步实现女性退休年龄与男性退休年龄拉平,再将所有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提高退休年龄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国家各部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改革办法,并制定缓解退休年龄提高后消极影响的措施,才能够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使退休年龄的改革达到预期目的,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一) 提高退休年龄的原则
1、 渐进和公平
采用缴费制度的中国,在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预期寿命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在缴费率已经很高的状态下再作提高已不切实际,只有推迟退休,才有助于越来越多的退休者领取的社会统筹部分养老金的增加,减小因退休生涯的漫长而造成个人账户部分养老金降低的负面影响9。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提高了最低退休年龄,但到21世纪才会生效。说明在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国家往往采用渐进提高的方式来改革。因为由几个年龄群的人共同承担其影响,任何一个年龄群的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被单挑出来区别对待的。所以渐进是退休年龄改革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其次应坚持公平,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公平地对待女职工和女干部、女性和男性退休年龄和享受待遇;二是提高退休年龄后领取的待遇应等于过去延迟退休得到的待遇,换句话说,按新制定的较高的、而不是按以前的最低退休年龄提供待遇,以前的最低退休年龄降低了终生待遇。国发[2005] 38号文件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如果能结合推迟退休,那政策预期取得的效果将更显著。 关于退休年龄的适度性分析+文献综述(1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