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退休年龄法律制度确立以来,退休年龄便一直没有变化。我们的社会现状是,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转移的途径。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而教育时间的不断延长使一些年轻人在30岁之间都处于学习阶段。理论上讲我们将来面临的是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现实的就业难情况,延长劳动者退休年龄时绝对不可以取的。如坚持推行延长退休时间,这无疑将加重就业难。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青年劳动者数量有限,适当延长从业者退休年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此在关于退休年龄的适度性上需要深入分析,这便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于退休年龄的适度性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层次的了解我国养老问题现状,了解广大群众的真实诉求。对是延迟退休年龄还是提前退休年龄有一个合理正确的权衡,进而对推迟或是提前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也有一个分析判断。
由于大规模的转移支付和当期每年扩大覆盖面导致的基金增量,养老保险制度的当期支付能力较强。但是,中国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仅为15年,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永远是8%,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也永远不可能是20%~30%,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支付也不可能永远像现在这样不讲代价、不讲预算决算。所有这些制度参数毫无疑问都将告诉人们,长期来看,这个制度的财务风险是巨大的,不可持续是必然的,调整参数是必须的。而调整退休年龄则是唯一可行的。因此在这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更早的进行分析准备,便能更好的解决矛盾。
(三) 研究意义
改善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劳动能力也在随着寿命的延长而不断延长,无论从养老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行讲,还是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讲都应当采取更为灵活的退休政策。对于退休年龄的研究有助于更加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及政策体系,更好的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同时对减轻政府的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对调整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更能为政府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促进制定更加完善合理的新退休年龄规定。
同时,实施一种灵活的退休政策即不搞“一刀切”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负担,让60多岁的人继续发挥余热。更何况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这为今后全面推行此项政策积累了经验,也为全体社会成员接受此项政策创造了一个缓冲期。另一方面这种“柔性”退休制度,可以让那些不愿意延长退休的同志到规定年龄时能正常退休,保证其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另外,老同志有老同志的经验,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魄力,老中青结合,工作才会配合得更好。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见图3)。
图3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
由图3可知,(1)生理上的需要是人类文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等方面的要求。(2)安全上的需要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3)感情上的需要。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4)尊重的需要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关于退休年龄的适度性分析+文献综述(7):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