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汉语虚词往往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形成功能偏“语法”和形式偏“词汇”的复合。本文以研究单双音节的同素近义介词为重点,将此类介词分为原型形式的双音节介词和紧缩形式的单音节介词,探讨由此形成的相关的构式在意义、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两种介词相关构式的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偏误成因进行解释,并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94815
毕业论文关键词:介词;紧缩;构式;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建议
Abstract: The function words of modern Chinese often undergo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which are the combination of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lexical form。 In this paper, it focus on the same element near the righteous preposition of single and double syllable, piding the prepositions into prototype form of two syllable prepositions and contracted form of single syllable prepositions。 It explores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related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in meaning, function, frequency of use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rrors of the two prepositions, and explains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and proposes some pertinent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prepositions; contracted; construction; errors analysis; causes of errors; teaching strategy
一、单双音节的同素近义介词对比研究综述
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的许多特点,尤其在语法方面,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1](p12)。因此,虚词中的介词在汉语的语法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数量较少但使用频率较高,它的语法意义比较空洞,每个介词又常有多种用法。从语法功能上看,介词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作主语和谓语之类的句法成分,它后面总得跟上一个别的成分(大多是名词性成分),组成一个介词词组或者称为介词结构[3](p161)。另外,介词是动词虚化而来,多种意义用法往往是从基本意义引申而来,教学中要抓住介词的基本意义和各种意义之间的引申关系,便于留学生理解和辨析。前人对介词的研究已经非常丰硕了,但在单双音节的同素近义介词上还是值得探讨的,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其偏误方面的研究与外国学生的习得部分较少涉及。因此,本文就从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这两个方面来对此做简要的分析。论文从“紧缩”范畴出发,着眼于“原型”类和“紧缩”类的功能对比,其分别对应同素近义的双音节介词和单音节介词,探讨这两种介词以及其形成的相关构式在偏误中的分布,理清这两类相关构式的习得情况和偏误来源,以期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
(一)“原型——紧缩”——双音节介词到单音节介词的过渡研究
根据目前的调查,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概有一百多个,就数量而言相较于其他词类少了些,但是它的用法和意义还是较为复杂的。根据再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介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素近义介词。首先,直观上给我们带来的是字数上的不同,不同字数必然会带来音节上的差异。那么就音节而言,可以先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大类,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以单音节为主,其次是双音节,只有少数是三个音节的[9](p152)。在这里,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单双音节同素近义介词进行归类。如下图所示:
单音节介词 双音节介词 从原型到紧缩同素近义介词相关构式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