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人监督,第一时间抨击社会黑暗面。
同时,网络微博也为舆论监督机制开辟了一块新天地。例如在2011年夏天,一个自称“开玛莎拉蒂,住大别墅”的炫富女孩郭美美,之所以引起全国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其新浪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3]在这场数亿网民参与的集体围观和质疑中,微博舆论监督体制呈现出其清晰的路径:网民发微博披露某个事实或者表达自己的疑问,然后博友根据个人的主观意志跟进评论和转发,相关网络衍生品( 如漫画、恶搞歌曲) 开始出现,接着在网络或传统媒体上出现深度评论和调查,并同时伴随着微博上不间断、全方位的“爆料”,一场微博事件就此达到舆论监督的高潮。
微博有其很重要的作用——反腐。我国的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虽然我国的宪法有规定:言论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我国公民的言论尺度开放程度较之其余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2]但是新兴的微博正好能为公民提供一个充分发表言论自由的平台,第一是因为只要你有公民身份证,那你就可以注册使用,准入门槛低;第二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你都可以在网络或者移动终端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言论,没有传统参政方式的时间和地点限制;第三,短短的140字与报刊杂志能长篇大论相比,具有很大的便捷性。正是因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得到加强,由此应运而生了微博的一个新的作用——反腐。2013年8月22日,@ 济南中院微博庭审直播薄熙来案创造数亿人围观庭审的历史一刻,法院微博庭审直播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湖南高院、@河北高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京法网事等省级高院对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唐慧案、王书金案等进行庭审直播,引发社会对司法公开产生更多期待。
(三)人人参与,有利于政府第一时间了解民情。
微博为社会管理提供创新性思维。据新浪2013 年度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共计100151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66830 家,公职人员微博33321 个。在今年12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微博@中国政府网正式在新浪开通,引得广大博友关注,截止2014年4月,共有粉丝5774143人,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优选渠道。[4]在发布信息,安抚民众情绪,引导舆论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对微博的合理正确使用,有利于政府工作者以积极的态度去解读事实真相、寻求民众理解、共同担当责任。这就要求政务工作者首先得敢于去用微博,敢用微博政府才能也肯定能听到民间群众的真实心声。其次政务者得会用微博,及时的与社会群体实时沟通交流,倾听民众心声,直面微博中锁反应出来的的社会矛盾,用微博直接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在突发事件中各方锁产生的隔阂。
二:微博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一)准入门槛低,微博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微博的特征,导致网络言论准入门槛低。因此,微博也变成了一把双刃剑——用户在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时,也会存在很多言论不当的情况,有些博友为了哗众取宠,骗取高关注度与高点击率,故意夸大甚至捏造腐败行为。可是,其它的博友并不知道这一情况,在疯狂的转发评论下,不仅对政府和政务工作者的个人名誉造成不良的影响,也是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进行挑衅。所以,这一行为从本质上来看,也是对社会利益的一种危害。于此同时,博友对国家机关和政务工作者进行举报和检举,难免的会遭受被检举人的不满,而被检举人也可以运用其个人的社会关系和权利,私下要求网路管理单位删除或屏蔽对自己不利的的言论,更甚者会运用自己的权利对检举人扣下“侮辱诽谤”、“扰乱社会秩序”等大帽。这样,检举人的自身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证,会使博众有话不敢说,有理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