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快速消费品行业现状
(1)快速消费品行业因其高频率的重复使用与消耗,所以更倾向于通过营销策略来增大盈利空间。
(2)快速消费品的品牌识别度必须建立在三个基础的品质上:持久性、协同性以及可行性。因此,在品牌建立之初,对产品识别、产品包装和基础元素等进行系统的规划。品牌命名上必须具有新意,并通过传播媒体来进行高效的宣传。
(3)产品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口味是重中之重。
(4)尽可能的扩大客户群体,并取得尽可能大的盈利。但是在市场已经极度细分化的今天,不可能有一种产品能够适用于所有客户群体。所以,对于品牌定位来说,越具有针对性就越具有竞争力。
(5)因在技术以及资金实力方面不具有绝对优势,以传统的方式进入市场,只能凭借价格冲击作为主要的手段而分得一块蛋糕,难以形成核心优势。
二、国内外快消企业的现状分析
(一) 国外快消品企业的现状
从快消这一名词的诞生开始,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快消品企业有90%以上都是由外商入资,独立运营盈利的,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宝洁、统一、康师傅、联合利华、欧莱雅、雅诗兰黛、箭牌、可口可乐、玛氏等等。国外快速消费品企业从化妆品、饮料、长保质期食品、洗护用品、新鲜食品等各个领域将中国的快消品市场瓜分的一干二净。
这些来自国外的快消企业,每年在中国的战绩不论上升还是下滑,占有的总基数都是非常惊人的。2017年第一季度,各大公司都公布了自己的财报,欧莱雅营业收入70.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29亿元人民币,宝洁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76亿元人民币,联合利华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99亿元人民币,来自日本的花王达到了214亿元的人民币。仅仅只是在洗护这一领域,外来快销品牌对我国市场份额的侵蚀就是非常可怕的。
(二) 国内快消品企业的现状
回顾我们国内的快消品企业,可以说和国外的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同样看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上升趋势较好的上海家化的营业收入仅仅只有13.28亿元,甚至都没有联合利华的一个零头,这样的数据对于国人来说真的非常不堪。
造成如今这样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我国快消品企业的起步较晚,进入市场、开始开展营销活动的时间节点也晚于这些外来竞争者品牌。同比产品质量,我国快消品的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是产品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得到保障。中国的消费者是具有消费能力的顾客,价格的竞争已经不能完全吸引住他们,只有产品质量的保障,才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芳心。再加之,我国快消品企业的营销策略落伍,多半还停留在价格战的阶段,对新品的开发推广也不够重视,时而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爆出,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的伤害。许多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库存积压过多,产品的保质期错过了最佳的销售阶段,产品销量下降,企业的盈利更加得不到保障,以此恶性循环。
三、我国快消品企业存在问题
我国的快消品企业并不能说完全都是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例子,比如椰树牌的椰奶、在上海具有知名度的百雀羚、受国人喜爱的大宝产品等等。我国快消品企业对于本土的消费者都有着足够的亲切感,承载着一种民族历史的文化。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好好把握利用,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快消品企业在本土有着绝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制造的成本上一定比外来的企业要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