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要求和方向。
2 学术社交平台概述
随着学术界对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使用,传统的社交平台为了适应科研人员的使用衍生出了专门用于科研的社交平台,而目前对这种科研专用的社交平台的描述还不尽统一,主流的术语是“学术社交网络”、“学术社交平台”和“科研社交平台”,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这几个术语不做区分。尽管已经有了专业的术语,但对科研专用社交平台的概念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阐释,所以笔者接下来就从平台的产生背景开始介绍,接着对其概念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1 学术社交平台产生的背景
Web2。0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呈现的新特点共同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组织交流模式——学术社交平台。
2。1。1 Web2。0下信息技术与理念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民对于自身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互联网逐渐提供了支持这些需求的各类服务应用和基础设施。通过整合现有技术、理念,逐渐形成了web2。0[18]。因此可以说,Web2。0既是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的集合也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
Web2。0的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威客、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19]。包含的理论有:推动社会化网络形成的六度分离理论、经营管理中的长尾理论、自由软件授权的Copy Left理论和信息传播中的微内容理论。随着Web2。0的深入应用,人们逐渐成为了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网络社会发生了从“全民上网”到“全民植网”的转变,这使得每一个网民的创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相互间的连接变得更深入、有序和高效,人们的网络行为模式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而这也推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种新型应用和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2。1。2 web2。0下学术交流的变化
(1)学术合作新特征
相比于传统的学术合作模式,Web2。 0 环境下的学术合作模式主要有3个方面的不同:①时间上,消除了必须同时进行学术研究的局限,大大延伸了学术合作的时间维度,有效提高了学术生产效率。例如,基于WIKI 的学术生产,作者就可以在各种环境、各种状态下进行协作写作。②空间上,消除了必须在相同地点进行科研创作的限制,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合作。③科研贡献的计算上,改变了传统的排名方法。在Web2。 0 环境下,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展、编写文章量、修改的时间等指标都可以得到记录和量化,这使得科研贡献的评估和排名更有理有据。总的来说,Web2。 0使得学术合作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展了学术合作的范围,使学术合作的环境变得丰富和多样化,为学术合作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
(2)知识交流新特征
在Web2。 0环境下,科研人员之间的知识网络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以“点赞”、 “分享”、 “下载”等指标为代表的替代计量学( Altermetrics) 概念成为计量研究人员间知识交流的工具,它们能够清晰的反映学者在知识交流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并能有效的展现学术成果的影响力、重要性、新颖性等特点。同时,知识交流中研究人员的身份限制被打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接收者,真正实现了知识交流的双向互动。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和社会化媒体分析,挖掘出新的知识交流模式下的隐性知识,大大提高了知识利用的深度[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