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颁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在序言中表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并标明国家要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资。
2010年 6 月21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向全国各省市教委发出了《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的诵读、书写、讲解等途径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积极推动“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以继承传统文化,并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也已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的“十二五”规划,并上升到国家战略。
其次,是继承传统文化、健全人格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童年时期(6到13岁)是人一生之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周易·蒙·彖传》中也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意为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人格缺陷而产生的恶意伤人事件层出不穷,不管是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事件,还是2010年的药家鑫肇事杀人事件,都让人目之所及,胆颤心惊。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知识灌输性教育,确有值得反思之处。在2014年,身为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林森浩,由于日常琐事而利用罕见的化学物品谋杀室友,被逮捕后处以死刑。在看守所的岁月里,林森浩看了不少文学类书籍,临终前,他在给父亲的信件中写道:“请将我写予你们的书信给我的兄弟姐妹们看看,告诫他们要多读书,开卷有益。请将我银行卡中剩余的钱用于购买一些书籍,置于家中,供兄弟姐妹及他们的后代阅读。从小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并终身坚持,不会差的。”
中华传统经典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诵读经典,首先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健全的人格,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促进学生德、智、美的全面发展;其次,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极大优势。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理论意义。
第一,它能够完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理论体系。
从当前的研究看来,小学低段学生的经典诵读研究比较充分,但小学高段学生的经典诵读研究并不多,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经典诵读现状的研究,探寻小学高段学生经典诵读的目的、内容和策略,完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理论体系。论文网
第二,它能够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体系。
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经典诵读逐渐受到重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经典诵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能够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体系,使经典诵读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
其次,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