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它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
目前的经典诵读教学还没有广泛普及,已经实施的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完善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论体系,探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操作性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更好更高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思路和参考。
第二,它能够加强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
由于当今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大多数家长会选择阅读网络中的短文进行阅读,所谓言传身教,家长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学习方式,诵读经典变得越来越奢侈。本研究能够唤醒家长对经典诗文的重视,并为家长指导孩子进行经典诵读提供一点经验与对策。
第三,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诵读经典无疑能够塑造孩子的人格,启迪孩子的智慧,并提高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加强学校与家长对经典诵读的重视,自上而下地影响孩子,提高孩子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关注,培养孩子养成经典诵读的习惯。文献综述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1.关于经典诵读的价值研究
2.关于经典诵读的误区调查
3.关于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关键词界定
1.经典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有三条解释:①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②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③著作具有权威性的:经典作家。 《辞海》对经典的解释则有两条:①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②古代儒家经典。
许多学者也曾对“经典”的含义做出解释。刘小枫、陈少明认为:“真正名副其实的经典,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反过来又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经典具有不朽的性格,经典是永恒的。” 陈雪虎则认为:“在任何时代,经典都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经典既有保存传统、文化教养的意义,又有保持活力、革故鼎新的冲动;既关乎现代不同社群的想象和认同,又关乎文化的保存、教育和传承。”
在古代中国,“经典”一词仅指儒家经典,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纪的“经典”拥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它包含了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本论文中的“经典”指适合小学生诵读的中华传统经典,即《弟子规》、《百家姓》、《孝经》等蒙学读物,也包含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中的部分浅近、精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