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参与班干部意愿与实际参加班干部情况
愿意当班干部(%) 实际参与班干部(%)
低段 82。22 81。32
中段 81。79 81。22
高段 81。22 82。11
从整体上来看,81。74%学生愿意当班干部,实际参与班干部竞选的有81。55%,与意愿差异不大。
对比意愿与实际可以发现,意愿随年龄阶段有较大浮动,从低段到中段实际浮动规律与意愿呈一致性,意愿减少了,并实际要比意愿比例稍小一点,然而,在中段到高段时,意愿仍呈下降趋势,但实际增加了,经访谈和新闻查阅可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班干部加分政策。
2、情感态度积极
这里的情感态度指的是小学生对于“担任班干部”内心的情感表现及态度。
表4 影响小学生参与选拔因素的百分数统计表
父母赞许 老师重视 管人权利 提升自己 浪费时间 总计
0
e 9%
20% 12%
20% 30%
20% 43%
20% 6%
20% 100%
100%
经百分数的 2检验显示: 2 =50。5>12。28( 20。01(4)=12。28),P<0。01,说明影响选拔结果的因素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学生对于班干部的情感认知影响其是否参与选拔的决定。学生明白当班干部有很多的好处,所以愿意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来满足自己内心之中的渴求。大部分学生觉得担任班干部可以拥有权力,这是一种逐渐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是在家长、老师等的长期熏陶下形成的思想。
(二)选举中充斥着“虚假的民主”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虚假的民主”是指打着民主的口号,仍然做着传统的维护小部分人权益的事情。在班干部选举中,民主应体现为大部分同学的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