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受此影响,2016年教育部开始着手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是在对以往教育的全面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式、跨越式发展。
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矛盾。这些矛盾中,有些是“急功近利”的“简单现代化”带来的;有些是“唯我独尊”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带来的[1];有些是目标设置“难以实现”……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现代化”并不能替代一切。网络迅猛发展带来了知识“后喻时代”。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老师不但没有意识到“后喻时代”的来临,甚至还抵触“后喻时代”。而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我们也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在大力改革教育。
1。1。2 现代型人才的要求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对培养现代型人才提出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在建国之初,我们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我们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全面通用型人才,需要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对所需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专业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有专一而精的人才,更要有博览多方面的知识的人才,也就是如今所说的“T”型人才[2]。另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注重实用性,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健康的人格和不断追求的精神,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渗透这些方面的知识。未来的社会将是更加国际化和开放的社会,未来的人才将更加注重创新实践、合作沟通以及自身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崇高品质和道德观念。
1。1。3 师生角色转换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
尽管教育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我们仍然摆脱不了原来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在应试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对受教者而言,他们为了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整体上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成绩,他们并没有取得与付出对应的成果。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而“被学习”不能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施教者而言,他们不得不在实体教学中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和“天天学,没起色”的学生成绩,对照着考纲按部就班的将自己认为必要的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显然,这样的师生角色定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2 师生角色定位的现状与趋势
1。2。1 师生角色定位的现状
尽管基础教育改革已实行十几年,但是师生角色定位仍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教师被局限在考试大纲、教学规划中,教师离开了教参书就不知道教什么。教师不会去寻找资源,利用资源。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考定教,以教定学。教师只注重教学的结论,忽略教学的过程。虽然相关的教育改革文件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升学压力面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依旧是考试的机器。
1。2。2 师生角色定位的趋势论文网
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师生角色都会慢慢地发生转变。教师角色将从“教”转变为“导”,教师教给学生是学习方法。教师角色地位和学生地位终将实现平等。学生可以自主地调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学习。学生将对自身角色有着清晰地认同感,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课堂将会是开放式、交互式、自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