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揭示大学生攻击行为在性别、学科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这三个方面的差异、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方法:采用攻击性量表对淮阴师范学院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攻击行为的动机量表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结果: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性别差异,学科性质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在攻击性行为上同样存在差异。并且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动机主要有安全需要的动机、归属与爱的需要的动机、尊重需要的动机、认知失调引发的动机、他人挑衅引发的动机。91623
毕业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攻击行为,动机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eal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in gender, subject nature, whether is only child difference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e attacks.Method: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00 students of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The motivation for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 aggressive behavior scale.Result: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e of the discipline, whether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nly child in aggressive behavior.And the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mainly includes the motivation of security needs, the motivation of 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the motivation of esteem needs, the motivation caused by cognitive dissonance, and the motives of others' provo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aggressive behavior,motivation analysis
目 录
1引言 3
2研究方法 4
2。1研究对象 4
2。2研究工具 4
2。3统计处理 5
3研究结果 5
3。1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5
3。2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学科性质差异 5
3。3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攻击行为上的差异 6
3。4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特点 6
3。5攻击行为的动机差异 7
4分析与讨论 7
4。1结果分析 7
4。2攻击行为的动机分析 8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附录 14
1引言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被称作“象牙塔”的大学校园,近几年却频频发生恶劣至极的杀人事件。从2004的马加爵事件,到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再到2013年复旦大学饮水机投毒事件[1],以及2017年3月发生的南方医科大学杀人案,这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让笔者唏嘘惋惜,同时也让笔者对高校学生的攻击行为及其动机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在大学校园中,除了以上这种极端杀人的攻击行为之外,还存在很多形式的攻击行为,比如打架斗殴、言语攻击、对他人具有较强的敌意攻击等。这些攻击行为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校园安宁、和谐社会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危害[2]。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或听到一些攻击行为,好像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攻击行为,但是给攻击行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不容易。第一,是依据行为意图还是行为结果来定义攻击行为。巴斯认为,攻击行为指包括一切伤害他人的行为,不管其是否有伤害的目的或动机。还有研究者只重视伤害的动机,认为攻击是对他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企图。第二,攻击行为必须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不仅仅停留于主观层面的动机、态度、情感和想法。简言之,如果只有意图而没有实际行动就不是攻击。第三,攻击是指向有生命个体的行为,并可能损害该个体的身心健康。综上所言,攻击行为的最大特点就是,攻击者有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意图并将之付诸行动。据此,巴伦和里查森对攻击行为的界定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他们认为:“攻击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这个定义获得了很多研究者的认可。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攻击行为是以伤害另一生命的身体或心理为目的的行为,即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身体、心理或言语等方面[3]。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行动,并使行动朝向一定目标指向的内部动力和心理倾向[4]。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于1918年最早应用于心理学,人们普遍认为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动机。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动机。引发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个体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推动他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引发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它们总是诱发动机,所以又称为诱因。例如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等没有得到满足,以及受到他人的挑衅就会产生攻击动机,该动机就会驱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攻击行为。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