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X不Y”作为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紧缩构式,近年来也成为来华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重难点和易错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讨论“非X不Y”格式中留学生使用次数相对较高的两种常见形式:“非X不VP”、“非X不可/行/成”。笔者在对语料进行了详尽考察后,筛选出典型偏误,总结偏误类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相应的应对之策和教学办法。92533
毕业论文关键词:紧缩构式;非X不Y;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Abstract:“非X不Y”construction is used frequently in the modern Chinese。 In recent years, it also becomes the key point and fallible point for overseas students who are devoted themselves into Chinese learning。 Under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emphasis on the two common construction of “非X不Y”(“非X不VP”and“非X不可/行/成”)which is used frequently by overseas students。 After elaborative inspection about linguistic data, author screens out representative errors and make a summary concerning the types of errors。 What is more, a persity of measure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ranging from trial-and-error to setting vir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Tight construction; “非X不Y”;Error analysis; Teaching measures
一、紧缩构式“非X不Y”研究综述
1。 紧缩构式本体研究
紧缩构式本体的研究是具体紧缩构式语法、语义研究的理论基础。对紧缩构式的本体特点的研究阐释对我们理解“非X不Y”存在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如“非”的双重意义范畴提供依据。如是观之,对紧缩构式的本体研究十分重要。
1。1构式语法理论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C。J。Fillmore(1990)、PXul KXy(1995)、Xdele E。GoldYerg(1995)等人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语言学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新理论范式,构式语法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构式语法是指对语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方面整合意义的理解,换言之,我们不能将整一的构式分解为碎片化的语法结构进行理解。”。
紧缩构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语义复杂的一种构式,如“非X不Y、爱X不X、X就X”等结构,其形式、意义具有不可推导性,体现了汉语的个性特点,西方语言中很少有类似结构。由事观之,紧缩构式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大难点,从汉语国际教育维度出发,对紧缩构式进行有所偏重的研究更是当下业界的重要议题。
国内将汉语作为外语对外国学生进行教学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总体来看,目前对“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等特殊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很多,如陆俭明《从构式看语块》(2009)[1]、苏丹洁《构式理论、语块理论和语法教学》(2009)[2]对存现句的构式-语块教学进行了研究,而将紧缩构式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仅局限于几类特殊构式的具体零散个案研究,如安挪亚(2006)在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归纳出了外国学生在学习“越X越Y”格式时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原因,李英俊(2006)对外国学生习得汉语紧缩句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但整体系统探究不够,且往往依赖于开放、不全面语料,统计主要使用人力筛选而不是计算机大数据统计。因此,本项目基于汉语构式语法的研究有助于突破这一局限,比过去的研究更有理论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对外汉语紧缩构式教学策略与体系的建构。
2。 紧缩构式“非X不Y”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