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积极有效地获得提高和发展。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3]。它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案。“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它强调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真实问题情境,把实际问题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
3 拟订行动计划
3.1预设达到的目标
(1)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等非智力个性特点得到改善。
(2)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区抽测成绩为依据)。
(3)课堂反馈质疑能力得到提高。课堂反馈质疑的次数增多,反馈质疑问题的质量提高。
3.2试图改变的因素
(1)使学生能够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2)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其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学会赞许别人。
3.3 行动实施计划——行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1)行动研究的初期。
首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及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其次,从2013年9月一2014年1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及现实生活情境设计教案,初步开始进行“建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最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较深入的教学反思,进一步调整计划,实施更深入的研究。
(2)行动研究第二阶段。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在初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出一些科学的、可操作的具体经验,归纳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4 实施行动
4.1导入由“复习铺垫”变为“创设问题情境”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境,并把学生带入这种情境之中,使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同时,学习知识,开发潜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学生在一种模拟的心理环境中,产生思想共鸣,主动地发现问题。即以学生的经验和思维为基础进行问答(think—based questioning approach),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教师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从中发现或提出某个问题。这种情境的设置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教师更像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4],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夫子”。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它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和思考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