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小学就成了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时期。纵观现在的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状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在培养信息素养的途径较少,重视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能力。现在很多小学的老师因为年龄的关系,信息素养较差,对于学科综合培养的观念也比较薄弱。为了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一些操作方法。文献综述
2 关于信息素养
2.1 信息素养的定义
信息素养准确的名称叫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 ,它是一种基本能力,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1]
2.2 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标准
信息素养最早的概念来自美国图书馆的检索技能。大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信息素养被正式提出作为一个一般人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的概念进入中国是在1999年。具体各个时期的标准如表1所示:
表1:国内外信息素养标准
相较于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中国的标准还停留在文件上,很多标准有待实践。
3 通过优化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
3.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运用
3.1.1 概念
任务通常指交派的工作、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在接受一个任务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去完成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叫抛锚式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置于问题情境中,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触发的教学事件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以学习其中的知识,并养成自学的习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教师则扮演辅助学生完成任务的角色,在学生任务中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传授必要的知识、方法,并且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后能够提出下一阶段的任务,使学生能够保持兴趣,具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3.1.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适应生活中的需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在学习一个软件时,有些功能在实际生活中极少用到,而常用的,能够满足解决一般问题的功能只占软件所有功能的30%。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使学生学会更实用的知识。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学生在进行任务的同时,能够自主选择需要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是任务的发布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化被动为主动,使其拥有积极的态度。
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假使采用同一教学方式,学生有的可能觉得难度过大失去信心,有的可能觉得难度过小没有兴趣。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更高难度的任务,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