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3。3。2 开发理念 20

3。4 松江《舞草龙》乡土教材结构设置与模式 21

3。4。1 结构设置 21

3。4。2开发模式 22

4 分析与探索 23

4。1对《松江民间故事》、《舞草龙》乡土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23

4。1。1优势 23

4。2。2 不足 23

4。3 对乡土教材开发与推广模式的思考 24

5 结语及余论 25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一、松江区文化馆馆长访谈录 30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 32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背景

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习者,笔者在大学期间有幸接触到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其中之一就包括参与了导师赵李娜老师的产学研项目——上海市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乡土教材编写工作。在接触乡土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上海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却没有很好的传承和传播途径,仅通过旅游景点、博物馆等方式开发,文化的精髓难以得到活性传承。并且在全球化及互联网时代的猛烈冲击之下,生活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人们很难再像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对土地产生感情,究其原因,是他们从小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区县名称的来历、民间故事、习俗等,也没有接触过这个区县的传统手艺,自然很难对这片乡土产生感情。论文网

客观地看来,乡土教材能将文化传承功能与教育功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经过适度开发汇聚在乡土教材之内,通过课堂学习、实践,使孩子自小就培养起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认知,从知乡爱土开始,进而推广到爱社会、爱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土教材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然而由于目前普遍体制教育对于乡土教育的不重视,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理想,故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与研究能够从了解上海目前乡土教材的现状开始,探索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土教材的合理的模式,同时对其应用与推广提出自己的看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乡土教材承载着教育和地方本土文化传承的双重功能。在全球化、国际化潮流之下的上海,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间的冲击也日益激烈。其实,从洋务运动开始,这样的矛盾就一直存在,“师夷长技”还是“闭关锁国”,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好自身优秀的本土文化才能让我们在百花齐放的世界民族之林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我们的教育总会有这样的弊端,即太过于重视科学文化、外语等的教育,使学生在教育上过早地脱离了他们生存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违背了教育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理。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乡土教育、乡土教材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许多优秀的上海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传承,导致一些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逐渐流失。因此,本次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可归纳如下: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课程科学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及纾解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1452字】

马克思主义茬國内及武汉...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观念的...

马克思主义中國化的缘起...

马克思主义中國化新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國化历史路...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