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角活动概述
(一)区角活动的定义
区角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2]。对幼儿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自主地探索活动,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活动的伙伴、规则等都能由幼儿自己决定或者通过与同伴商量进行协调,在摆弄与操作、交流与询问的过程中形成活动。而对教师来说,它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兴趣与需要的了解,组织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活动内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建议来加以渗透。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活动的结果,进一步调整和制定活动方案,使区角活动能够更有实效地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和经验的提升。
(二)区角活动的基本特征
1。活动环境的有限性
首先,活动环境的有限性指的是时空的有限性。区角活动的展开必须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区角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会有些限制,这种时空的限制也体现出了区角活动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活动时间长短与活动空间大小的限定。其次,还表现在活动材料的有限性,教师不可能用尽生活中所有符合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提供给幼儿操作,即使是幼儿极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那些材料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可接受的程度来投放。因此,区角活动环境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的任务之一就是让有限变得开放而自由,让有限变得丰富而多选。
2。活动内容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
区角活动对于幼儿园主题活动而言,就决定了活动内容知识的系统性特点。在区角活动内容的安排和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还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更要关注到活动内容和材料本身的系统性,即区角活动的内容和材料是有序递进的,是系统进行的[3]。区角活动内容的系统性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保证每个参与活动的幼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区角活动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一般来说,区角活动往往是教师根据学期总目标或幼儿园主题月目标而制定的一个相对宽泛的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需有一段较长的过程,它并不要求幼儿通过进行一次活动就能够实现,而是准许幼儿根据自身能力的发展水平来安排适和自己的学习速度,而且教师也必须在观察幼儿动手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及时地调整活动目标和内容,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进程。
3。活动过程中师生呼应性与可变通性
区角活动内容的形成是幼儿提升生活经验和兴趣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自己对幼儿的观察了解,选择和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内容,提出既符合发展目标又使得幼儿容易喜欢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间的语言和情感会有所反应,这也是检验活动对幼儿发展效果的关键之一。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地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不断的反思自己设计活动的目的与幼儿活动情况的关系,更好的促进幼儿自主化学习。另外,区角活动的过程也是灵活和可变通的,这种变通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活动内容和材料并不是对所有的幼儿都具有完全相同的普遍意义[4]。这是因为区角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幼儿间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的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内容和材料会经常有一些打破常规的求异思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活动内容材料有新的想法,这就体现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会有不自觉的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