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3年“宝延风波”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就不断发生野蛮收购与反收购现象,(详见表2),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方正与裕兴的对战,中信广发之争以及最近的宝万之争等。
由表2对国内较大的野蛮收购案例统计可以看出:
(1)被收购的目标企业股权结构往往较为分散。这几十家公司在遭受野蛮收购之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一成的有10家之多,最高的不过29。8%,最低的仅有3。76%。
(2)有实体业务的上市公司成为热门收购目标,收购方越来越青睐于生存能力强、绩效好的公司,这样企业就不单单具有炒作价值。
(3)以横向收购为主的野蛮收购开始成为主流,收购方动机出现了转变,04年发生的几起案例中,均为同行业之间的横向资源整合。
(4)全流通环境下,收购方的最大目标是那些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市值被低估的上市企业,与此同时,反收购事件也会相应增多。野蛮收购和反收购的增大会使得证券市场发生诸多变化,同时监管机构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收购与反收购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健全发展,二者仍处在低层次的平衡阶段[4]。我国的收购市场需要法律、金融、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协作,才能促使其更好发展
表2 内地企业恶意收购事件统计
时间 收购方 被收购方 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事件结果
1993。08 宝安集团 延中实业 9。21% 收购成功
1993。10 万科股份 上海申华 3。73%
1994。02 君安证券 深万科 6。50% 反收购成功
1996。10 君安证券 上海华申 7。03%
1998。04 北大方正 延中实业 9。81% 收购成功
1998。06 大港油田 爱使股份 4。13%
1999。11 通百惠 胜利股份 24。16% 反收购成功
2000。06 天天科技 爱使股份 3。74%
2001。03 华建电子 济南百货 29。80%
2001。04 裕兴电子 方正科技 3。76% 反收购成功
2001。06 北大青岛 搜狐网络 25。00% 反收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