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实验方法 4
3结果与分析 7
3。1 L20絮凝活性测定实验结果 7
3。2 L6提取质粒及其验证 8
3。3 对质粒转化后的感受态细胞进行质粒提取验证 8
3。4 L159质粒验证实验结果 9
3。5 生物被膜能力测定实验结果 10
4讨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图清单
图序号 图名称 页码
图3-1 L20絮凝活性结果 7
图3-2 L6质粒提取结果 8
图3-3 L139质粒提取结果 9
图3-4 L159质粒提取结果 9
图3-5 96孔板生物被膜形成情况
10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2-1 仪器目录 2
表2-2 药品目录 3
变量注释表
F 絮凝率
A 对照的OD550
B 实验组OD550
1引言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发展迅猛,用水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污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污水处理也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絮凝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絮凝剂使废水中悬浮的颗粒或胶体相互聚集形成絮状物,再利用重力作用将其沉淀。到目前为止,总共有三大类的絮凝剂投入使用,分别为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1-2]。无机絮凝剂是从单一的铝盐,铁盐发展为其聚合物,但是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有无法忽视的安全问题,处理后的水中残留的铝盐对人体有严重的伤害,与老年痴呆症有很密切的关系[3],其次,铁盐对容器设备的腐蚀性非常强。而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在絮凝效率上比无机絮凝剂高,但是其单体却有着强烈的神经毒性和“三致”效应[4]。第三代絮凝剂是微生物絮凝剂,它有以上两种絮凝剂无法比拟的优点,絮凝活性高,易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适应范围广[5]等等。
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糖蛋白,DNA等,主要获得方式有四种[6]:(1)直接培养微生物来达到絮凝目的;(2)提取微生物细胞壁产物作为絮凝剂;(3)提取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絮凝剂;(4)利用克隆技术来获得絮凝剂。目前常用的是第三种方法。但是,微生物絮凝剂现在并没有广泛使用,原因是其成本高,产量小,经济效益不乐观,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现在也有一些研究者在微生物固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王兰[7]等人使用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如包埋法,吸附法来固定微生物,以及培养条件对固定化菌株的影响等方面都做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