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论 11

3。1 研究意义 11

3。2 褐飞虱体内对不同水稻品系的生理应激反应 11

3。3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褐飞虱对不同水稻品系的反应 12

4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引言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属同翅目,飞虱科,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等地区[1]。褐飞虱是一种为害水稻茎鞘的单食性害虫,通过口针刺吸稻株韧皮部的汁液对水稻造成直接危害[2,3],其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莲秆和枝叶上取食和繁殖,取食时所造成的危害称之为“虱烧”。该虫具有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内禀增长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外界环境适宜时极易引发灾害,造成水稻的巨大损失[4]。褐飞虱成虫期具有翅二型现象,短翅型成虫属于定居繁殖型,其产卵前期短、产卵期长而且产卵量大,所以当田间褐飞虱成虫以短翅型为主时,预示着田间褐飞虱即将大发生。而长翅型成虫,飞行肌及翅发育良好,飞翔能力强,可进行远距离的迁飞,所以当田间褐飞虱成虫以长翅型为主时,预示着褐飞虱将要进行远距离迁飞大其危害面积。因此,无论是褐飞虱的短翅型还是长翅型,其都能够引起娼獗为害。论文网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部分地区水稻品种和耕作制度发生变化,改善了褐飞虱发生的条件,为种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促使其成为亚洲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从70年代末期开始,褐飞虱在我国的发生面积、大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相关统计表明,进入80年代以后,褐飞虱在我国的年发生面积约为1300~2000万公顷,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虽经防治,年均损失稻谷仍达10多亿千克,主要原因是防治理论和技术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由于化学防治会造成成本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农田环境污染以及违背自然规律等副作用,传统的采用单一农药控制害虫的方法将越来越困难,因此科学家更加注重对水稻抗虫性的研究。深入阐明褐飞虱对水稻的反防御策略,了解褐飞虱的发生与成灾机理,是制定褐飞虱综合治理策略、培育水稻抗性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对水稻抗虫性品系研究以及很多,大量实践表明利用抗性品系是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手段。本实验选用TN-1(感虫系)、中浙优1号(测试系)和IR56(抗虫系)三种水稻品系研究褐飞虱的反防御作用,探索研究不同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进一步分析褐飞虱在不同抗性水稻上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以及水稻抗褐飞虱的生理机制,为研究褐飞虱和不同水稻品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培育水稻新的抗逆品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供试水稻:感虫品种TN-1、生产主栽品种中浙优1号以及抗虫品种IR56种子由中国水稻所提供。水稻苗在人工气候箱中培育,温度(25±1)℃、光强 3Ls、相对湿度(70±5)%、光照为L14:D10。

供试昆虫:褐飞虱来自本实验室长期饲养种群。具体饲养方法为:取TN-1水稻大苗,修剪枝叶,保留水稻秆部分,用湿棉花包扎根部,将其放入透明玻璃管(深度×管口直径为250 mm×30 mm)内。将褐飞虱接入到水稻苗上,放入人工气候箱内,设置温度31℃、光强3Ls、湿度65%,光照为L14:D10。文献综述

上一篇:金线莲无网状叶脉与网状叶脉HPLC指纹图谱分析
下一篇:拟南芥miR408参与缺磷反应的初步研究

稻田锌含量对水稻害虫褐...

耐盐基因GmMYB176在大豆根部的过量表达研究

羟基腈裂解酶在大肠杆菌...

YL2基因的功能分析

耐盐基因GmPE70在大豆根中的过量表达研究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

黏附相关蛋白ALP609在蜜蜂...

安康汉江网讯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