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本研究中还涉及到观察法、跨学科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针对宜兴市小学教体结合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并发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表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发放数量 回收数量 回收率 有效问卷 有效率
200(份) 190(份) 95% 190(份) 95%
3. 结果与分析
3.1相关概念和意义的界定
“教体结合”具体就是指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两个部门为体育人才的培养而共同建立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它是是整合体育、教育等资源而实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措施,是中国教育改革和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
将“教”和“体”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土壤还具有以下两点意义:
第一,改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促进全面发展。在传统体制下,一地追求体育成绩,而轻视文化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专业训练几乎占用学生了大部分的时间,这就导致学生运动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运动成绩成了运动员生活的全部。[4]但是放眼国外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他们大多身兼两重身份,并在运动生涯结束后还可以发展自己的另一职业。要彻底解决这一弊端,就得施行“教体结合”的才培养体系,均衡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的时间比重,使学生日常训练和学习两不误,确保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运动员。
第二,保障体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在不断尝试总结中我国体育事业提出“教体结合”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可行的。[5]在此基础上遵循“从学校体育到竞技体育再到群众体育”发展路线,从而形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就能实现学校培养全面竞技后备人才的提升竞技水平、退役运动员分流到学校或体育部门就业并指导学生专业训练或群众锻炼,保障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3.2宜兴市小学“教体结合”现状调查分析结果
3.2.1宜兴市小学“教体结合”管理的现状
“教体结合”就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运用组织控制等手段,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资源的整体作用。[6]目前,宜兴市兴新庄小学和宜兴市周铁实验小学的是将体校与小学共同结合管理的模式进行。主要教练队伍由体校负责,原学校则负责助教、体育教师的担任,和学生的日常文化课的学习。从教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面来看是比较合理的,符合“教体结合”的现实需要。
3.2.2宜兴市小学竞技后备人才训练时间基本情况
从表2可知,训练年限在1年以下的有48人(24%);1-2年训练年限的有50人(25%);2—3年训练年限的有34人(17%);3—4年训练年限的有20人(4%);训练年限在4年的有60人(30%)。客观来说,训练时间的长短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但是对于年龄尚早的小学生来说,过早的或者强度过大的专项训练势必会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笔者认为,据调查学校对于学生训练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