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
景小平在《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将变式教学分为概念、规律探究以及解题训练三大板块进行论述。
萧恩颖在《变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例研究》一文中,从概念性变式与过程性变式两方面入手。分别以“平行与垂直”、“梯形的面积”为例,在实际课堂进行后,对其问题进行反思,然后通过变式教学对这节课进行再次设计,讨论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
瑞典教育学家马登的“现象图示学”,在香港被称为“马登理论”,重点研究鉴别与差异,论文网对变式教学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另外,加涅在定义学习时,也提到了变化对其的影响。布鲁纳的“脚手架理论”中,变式=脚手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中也提到了“一题多解”。
2.评价
在诸多学者对于思维定势的研究中,虽然多数的学者在对思维定势进行论述时都以实际教学中的例子为基础,但多较为琐碎,不能构成一个体系。对思维定势多没有进行分类,因此在对原因进行分析时,也没有针对性。在对于思维定势的策略建构时,多数为对自己在文章中提到的思维定势进行探究,也多为用自己在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来进行论述。由此可知,大部分学者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变式教学大多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或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而提出,因此对于教学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对于变式教学大多为实例论述,理论论述较少,对于变式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楚,系统性较差,且鲜有学者是将变式教学与思维定势联系起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变式教学多将重点放在教师如何实施上,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变式的权利学生手上尚未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