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能力的研究1.国外对教师能力的研究20世纪初的萌芽期,国外研究者利用教师的工作热情等个人品质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从20世纪初到八十年代是教师能力研究的发展期,又称“科学研究”期,在心理学领域中对教师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有教师能力的因素分析,教师能力与学生学习的关系等。从80年代开始即研究的成长成熟期,在国家立法及理论决策层面上对教师能力的研究。自从西方以能力为本位的师范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之后,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地发展。61371
2005 年,Koster 等人 [2] 提出教师能力包括 5 方面:领域特殊知识、交流、组织、教学法、态度。2006 年,Razdevsek Puck 等人提出教师能力包括 7个方面:教学论与教学法知识、团队合作能力、课堂角色变换、心理学知识、学生终身学习辅导、个人职业发展、信息技术运用。2008 年,Jon-Chao Hong等人 [3] 将教师能力分成智力能力、价值系统、人格系统、管理能力、职业能力、人格特质 6 方面。
2.国内对教师能力的研究
关于教师能力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尤其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的逐步共识,人们对教师专业特质的研究愈加热烈。
1997 年,国内学者叶澜[4]提出教师应具备专业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2000 年,靳莹、王爱玲[5]把教师能力分为一级能力、二级能力、三级能力,其中一级能力包括基本认识能力、系统调控与交往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自我拓展能力等。现有研究中,尽管人们对教师能力的理解是丰富多样的、各执一词,但均把教学能力置于核心地位。更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能力构成要素理论层面的讨论,如何科学、有效测量和评价教师能力,这些方面研究较少。
2007 年,卢正芝、洪松舟[6]在回顾我国30 年来教师能力研究现状与不足基础上,提出了 5 点展望:找准教师能力研究的动机、研究教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深化教师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研制教师能力的标准、开发教师能力评价系统。毕业论文
(二)教师教学能力概念的研究
1.国外对教师教学能力概念的研究
国外关于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内涵定义、工作内容定义和结构定义三方面入手。从教学能力的内涵来看,Dineke(2004) [7] 认为教学能力是支持在各种教学环境中满足有效教学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是一个综合的个人特征。从工作内容上来看,Wang(1980)[8]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够诊断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学习前提条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课程决策,依据连续的诊断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指导,制定学习安排。从学习前提条件、学习目标、个性学习过程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有效地管理来保证教学和学习的顺利进行。从结构上来看,日本冈山理科大学教授小山悦司[9]认为,教学能力分为技术侧面和人格侧面,技术侧面包括专业技能,智谋技能和交际技能,人格侧面包括个性(狭义)和动机。
2.国内对教师教学能力概念的研究
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情况也有许多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李春生(1993)[10]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教师要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必需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有些学者重视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忻耀群(2000)[11]认为,教学能力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有一些学者关注教学能力的教学领域和工作内容,如罗树华、李洪珍(2005)[12]认为:教学能力是指各科教师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也有学者更多的重视教学效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