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碳金融”的相关研究有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碳金融发展等。Springer(2010)认为是全球经济衰退造成碳价格下跌,并不是碳市场衰退的表现。随着承诺碳排放约束的国家增多,JI机制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因此气候远期协定将日益重要。Martina Bosi(2009)认为碳金融鼓励了气候友好型投资生产,为减排项目增加了额外收益,增强了项目融资能力并改善了现金流,并指出制约碳金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结束、CDM项目周期的长期性和高成本、频繁的方法学的修订、不稳定的项目识别和融资等,碳金融的主要风险还包括东道国的执行风险和CDM政策风险。Cheng ELee固(2010)等着重分析碳税和碳交易手段是如何给不同工业部门造成影响,并提出“祖父法则"即碳排放额通过各工业部门的排放比例来核准,运用相关模型推算得出:在不把碳交易手段纳入模型中,只采取征收碳税的手段,则征收碳税将在未来10年内给石油化工业产业带来约5.7%的产量损耗。但如果把碳交易手段也加入到模型中,得出的结论是该行业的产量损耗降低到大约4.7%。Oscar Reyes(2009)在文献中指出配额限制和碳交易基本理论是有缺陷的,他们认为配额限制与碳交易相关机制并没有直接解决化石燃料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这一问题,只是化解已有的污染量的一种市场手段,这种手段创造了可交易的商品。64257
有关低碳金融概念的界定方面,李东旭、王永红(2011)提出,狭义上,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他还指出了碳金融的四大功能:一是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二是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三是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四是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碳与减少碳排放有关的所有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传统的碳排放权(CDM)和绿色贷款业务,也包括发展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相关活动。商业银行碳金融指的就是商业银行涉及低碳经济发展的业务。曾刚,万志宏(2009)认为碳金融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由于二氧化碳占绝对位置而得名。
关于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农卫东、郭岚、张祥建(2011)概述了目前我国碳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碳金融业务主要是CDM项目的投融资、减排量的交易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吴玉宇(2009)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及今后发展的机制创新策略,提出搭建交易平台、创造稳定的制度环境,培育中介市场,创新碳金融业务新模式,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控制碳金融交易风险等对策。论文网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低碳金融发展方面,春芳(2009)指出,银行业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积极发挥作用:一是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探索建立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即经营策略、管理机制和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规则上把好项目入口关和惩罚关;二是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及其它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陈游(2009)指出我国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广阔商机,提出应完善政策支持、落实信贷政策、开展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加快环境金融创新、积极参与和促进碳交易中介组织的建设的建议。
关于碳金融活动存在的风险,王留之、宋阳(2009)探讨了我国碳金融创新的类型,认为碳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衍生品操作风险等。邵伟(2010)提到碳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主要从监视能力、实施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投资产品开发能力、零售产品开发能力、排放权交易能力等进行分析。王江、陈曦(2009)认为,中国CDM市场供给中存在产出风险,已建成的大排量项目已经枯竭,新建的项目困难较多,方法学和新技术运用方面有待提高,并提出要有针对的选择市场开发,采取更主动的政策坚持CDM可持续发展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