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放与股市效率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内外学者均做出了一些方面的研究,现综述如下:目前,对于“沪港通”以及沪股市场效率关系的这一具体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学者在沪港通开通前后沪股市场与港股市场之间的波动关系、联动性以及沪股市场的市场有效性水平上的研究,而国外学者关于这一主题的具体研究还未出现,多体现于新兴国家金融自由化后对于股市效率的影响。73653
1 国外研究结果
首先,针对市场现阶段的效率,[18]Syed Aun R。 Rizvi和Shaista Arshad(2015)通过去趋势波动分析(DFA)研究东亚多国的市场效率,发现整体上市场效率在过去的二十年正在加速提升,具备了足够的能力面对未来的投资与发展。而在金融市场开放对股市的影响上,[15]Mohamed and Fredj(2010)运用了非线性的协整方法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过程。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市场融入到国际市场的过程是非线性的、非对称的以及时变的。[19]Kim和Singal(2000)在研究了新兴市场开放之后资本流动对于股市效率与股票收益率以及其波动性的影响后,发现自由化使得股票收益率的成本降低,股市的不稳定性也未收到显著影响,通过检验自由漫步的假设,发现股票市场变得更为有效率。[17]Aymen Ben Rejeb和Adel Boughrara(2013)利用带时变参数的处置效应模型检验198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十三个新兴经济体,发现金融自由化不仅提高了资本市场效率,更使得产生金融危机的几率变小。[21]Abdullahi D。 Ahmed(2012)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金融开放研究指出资本市场的自由化能够推进金融深化。[16]Daniel O。 Cajueiro、Periklis Gogas以及Benjamin M。 Tabak(2008)运用Hurst方法研究雅典证券交易所后发现,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能够对股票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国外也有学者对于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显著作用表示不认可。[20]Hiroyuki Kawakatsu与Matthew R。 Morey则研究发现,经过置换检验与随机漫步检验,对于一些国家来说,金融市场自由化并未提高市场效率。论文网
2 国内研究结果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的开放,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也成为了不少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11]张涛(2008)研究了我国股权改革实施之前与之后的上证综指收益变化之后,发现在改革前沪股股市的收益比率并不是随机变动的,而改革后,却变化为更趋向于随机漫步,从而认为市场有效且是弱式的结论。[13]谢静(2012)从我国创业板的每日、每周收益率以及综合指数的每日收益率的整理比较中挖掘出创业板市场是有效且弱式的结论,但仍处于初级阶段。[12]谢晓霞(2007)检验上证综指收益比率后发现市场仍然处于弱式有效的初级阶段。[6]曾玉华等(2015)认为中国的证券市场处于有效且弱式的阶段,而沪港通并未使其达到半强式有效阶段。
国内学者则对于沪港通对沪市市场在市场效率的影响做了更为针对性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沪港通的实施对于沪市的市场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人认为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7]刘荣茂、刘恒昕(2015)认为港通对于沪市的影响划可以分为短时间内以及长时间内两种,针对长时间内的影响,通过重标记差分析法以及ADF分析,发现沪市存在长期性记忆的特征,而沪港通的开通削弱了这一特性,并通过ARFIMA分析证实市场的盲目投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即沪市的市场效率得到了提高。[2]吴昊竣(2015)参考市场透明度模型认为沪港通在提高沪市的市场流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沪市的市场透明度,并借鉴三因素模型建立一个滞后期回归模型,通过计量方法以及STATA分析得出沪港通开通后市场的交易频率提高,可以一定程度上表征市场效率的提升。[9]徐晓光等(2015)构建SJC-Copula方法,分析两地市场的融合程度,发现沪港通政策从提出到推行,两个市场的末部有关性有显著的提高,而且上尾的相关性比下尾的相关性要大,表明沪港通的实施增强了市场的融合程度,市场同步上涨的概率大于市场同步下跌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