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论模型
在理论模型方面,得知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型,一种为慢性病管理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另一种是创新型慢性病管理框架(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Framework,ICCI)。
慢性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的由来,慢性病病管理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洲,慢性病管理有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在控费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是以,更多的国家渐渐对慢性病管理的引起重视,并不断探索符合各国自身国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论文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理论模型[21],慢性病管理模型(chronic care model,CCM)是国际上最受推崇且应用相对而言最广的慢性病管理理论模型。经过麦克尔的创新研究所对多方实践的分析、总结提炼形成了CCM的雏形,再由其他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行调整完善,慢慢趋于成熟,很多国家都已经参考CCM来进行对自己国家的慢性病管理来提高患者和居民的健康。CCM比较适用于发达国家,需要考虑国家的医疗卫生资源情况,相对于对中低收入国家来说,WHO在2002年发布报告提出创新型慢性病管理框架(Innovative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Framework,ICCI)[22]。ICCI强调询证决策、系统整合、灵活使用性,预防为主、质量为重、以人群而非个体为关注重点的指导原则,是一个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交互模型,提出慢性病管理需要在一个积极的宏观政策环境下,致力于通过相应的立法、领导、合作、政策整合、财务整理、人力分配等手段,促进中观维度上医疗服务组织和社区机构来帮助和服务围观层面的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慢性病的有效管理[23]。CCM模型注重以病患为中心的、有效的、连续的、保证安全和质量的询证管理理念,总结提出慢性病管理需要在积极的社区资源和政策环境中,在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支持下,关注四个要素:患者自我管理支持、医疗服务提供系统支持、决策系统支持与临床信息系统支持,从而通过之情并主动参与的患者和准备完备并积极实践的医疗服务团队之间的有效互动协作,促进完善前期的慢性病筛选、中期的疾病大战以及后期的并发症管理,从而改善患者健康[24]。
[1]高玉堂。 肿瘤登记在肿瘤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 中国肿瘤,1992,(07):20-21。
[2] 陈万青。 中国肿瘤登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J]。 中国肿瘤,2011,(01):7-9。
[3]许瑾。 美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简述[J]。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04):145-148。
[4]。 第二讲中国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J]。 疾病监测,1996,(02):78-79。
[5] 傅东波,傅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02):93-95。
[6] 杜世正,袁长蓉。 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实践进展及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9,(11):1048-1051。
[7] McManus RJ,Mant J,Haque MS,Bray EP,Bryan S,Greenfield SM,Jones MI,Jowett S,Little P,Penaloza C,Schwartz C,Shackleford H,Shovelton C,Varghese J,Williams B,Hobbs FD,练桂丽,叶鹏。 自我监测血压和自我调整药物对合并高危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影响——脑卒中和高危人群血压控制目标和自我管理随机临床试验[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11):1087-1088。
[8] Lorig KR,Sobel DS,Stewart AL,et al。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 chronic diseases self-management program can improve health status while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a randomized trial[J]。Med Care,1999,37(1):5-14。
[9] Bodenheimer T,Lorig K,Holman H,et al。Patient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JAMA,2002,288(19):2469-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