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综述价值链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的一系列生产销售等活动创造企业的价值,可以用一个价值链表示。此价值链基于制造业企业,被称为传统价值链。79161
彼得。海因斯(Peter Hines)重新定义了价值链,他提出的价值链包含供应商及客户,他认为企业生产最终是要实现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而利润目标仅仅是辅助。同时他强调基本活动之间的相互融合,认为信息技术也是一种支持性活动。
杰弗里。雷鲍特(Jeffery F。 Rayport)和约翰。斯维奥克拉(John J.Sviokla)在1995年提出了企业虚拟价值链的开发,通过进一步地加工原始信息来增加企业的价值。他们认为当今社会企业面对的竞争不只是产品的竞争,还有企业所处的信息环境的竞争。
2 国内文献综述
张旭波(1997)的《公司行为与竞争优势中》详细说明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他认为价值链理论是值得中国企业广泛借鉴与研究的。自此价值链理论被引入中国。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在2000年第六期《上海经济》上发表的文章《变革价值链,提高竞争力》中,指明了价值链理论的重要性与研究的必要性。之后在2001年第三期《经济管理》上发表了《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提出了新观点—做精做强企业价值链,整合社会资源。在这一时期,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在各大报刊中发表价值链相关文章,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
李寿文(2004)将价值链思想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并将实现顾客价值作为企业的目标。这种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企业战略目标定位到内部作业上,并对优化运作流程,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论文网
3价值链的内容
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互不相同却又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即是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企业都在其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发货和售后服务方面进行各项活动。企业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的经营历史、战略发展、战略实施方式以及经济状况反映在其进行价值链各个经营管理活动的方式方法上。
企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大部分。(如图1)
企业的基本活动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涉及产品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
企业的支持性活动是通过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各种企业职能支持基本活动。这里的研究与开发和采购都是广义的,研究与开发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采购管理包括原材料的管理和其他资源的管理,其他资源的管理有广告策划和法律咨询等。
价值链各环节之间彼此影响,一个环节管理经营的效果能够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效益。另外,一个环节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按照企业产品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企业的价值活动能够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类。上游环节主要有材料供应、产品开发和生产,核心价值活动是产品,优劣与产品的生产技术、特点属性相关。下游环节主要有产品储运、销售和服务,核心价值活动的中心是顾客,成败主要取决于顾客特点、服务质量。在生产性行业中,如农产品生产加工,主要侧重于材料和生产,对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需求较小。而在工业及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计算机行业,售后服务是竞争关键因素。所以,不论行业性质,企业的基本活动都能够用价值链来表示,但不同的行业价值链构成不一样,同一价值链环节在不同行业的重要程度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