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XUE P。 What makes a place attractive to returnee entrepreneurs in China?—Behavior analysis on the locational choices[M]。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East Asian Development。 Japan。 2012。
[11] 周学军, 胡宇辰。 区域科技人才复合效能、科技投入与人才流动关联研究[J]。 科技进步与
对策, 2013, (13): 146-149。
[12] 潘晨光,王力。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13] 李群, 陈鹏。 我国人才效能分析与对策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5): 72-77。
[14] 黄兴国。 厦门市人才效能的比较分析与对策建议[J]。 厦门科技, 2011, (3): 18-22。
[15] 陈安明。 基于人才结构的区域人才效能综合评价[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8): 149-159。
[16] 王美霞, 王选华。 我国区域人才资源配置效能比较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 析[J]。 新视野, 2010, (6): 18-20。
[17] 吴江, 王选华。 首都地区人才效能差异化实证研究——基于产业层面数据[J]。 吉首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152-159。
[18] 陈颖。 江西省科技人才效能评价研究:生态理论视角[D]。 华东交通大学, 2013。
[19] 何琪。 “海归”人才创业与本土化[J]。 人才开发, 2003, (4): 6-8。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第 31 页
[20] 冉红霞。 中国海归创业研究[D]。 江南大学, 2008。
[21] 胡洪浩。 海归创业研究前沿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17): 151-155。
[22] 黄昱方, 陈成成, 陈如意。 政府支持下城市吸引海归创业人才的环境要素研究[J]。 科技 管理研究, 2014, (12): 23-32。
[23] 杨敏, 张亚芳。 “海归”人才创业企业成长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常州市的调查[J]。 产业 与科技论坛, 2015, (2): 104-106。
[24] 杨月坤, 周玲玲。 海归人才创业环境、创业学习与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5): 42-66。
[25] COHEN B。 Sustainable valley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6, 15(1): 1-14。
[26] ISENBERG D J。 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0, (36): 40-50。
[27] ISENBERG D J。 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Strategy as a New Paradigm for Economic Policy: Principles for Cultivating Entrepreneurship[J]。 The Babson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project, 2011。
[28] 林嵩。 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4): 58-62。
[29] 周方涛。 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略论[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18): 128-131。
[30] 刘文光。 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31] 蔡莉, 彭秀青, NAMBISAN S, et al。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J]。 吉林大学社会科 学学报, 2016, (1): 5-16。
[32] 张玉利, 薛红志, 陈寒松。 创业管理(第 3 版)[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33] 王辉耀, 路江涌, 林道谧。 海归创业、“类海外”创业环境与海归再本土化研究[J]。 第一资 源, 2012, (3): 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