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二十余年来,新旧媒体的激烈竞争局面逐渐走向融合趋势,媒体融合的环境日趋成熟,同时也给相关领域的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课题研究的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电视台的转型与发展,因此“媒体融合”、“城市电视台”以及“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发展研究”是本文的三个主要切入点。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笔者通过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渠道获取了众多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在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中可以得出,目前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80780
(一)有关媒体融合的研究
国内对于“媒体融合”研究最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她将西方的“融合媒介”理论融入到新闻实践中去,在自己的著作《媒体融合与融合新闻》中,她对“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释,并列举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媒体融合的新时代新闻载体和传播渠道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给媒体行业带来的实质性影响。许颖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媒介融合的轨迹》(2011版)中谈到中国的媒体融合最终还是以产业之间的竞争为目的,由各种不同的媒介运营商为主体进行的一场新旧媒介之间的大融合、大变革活动。[1]刘群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2012版)中指出了媒体融合转变了研究的方向,原本作为技术的媒介转向了作为实践的传播,对社会组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鲍立泉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的《技术视野下媒介融合的历史与未来》(2013版)一书中,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融合演进的过程,提出技术发展和媒体融合演变的“双循环”关系。[2]
总体来说,有关媒体融合的文献研究资料众多,既有媒体融合发展史、现状、策略等学术性的分析和探讨,也有在哲学、社会层面的研究探索,大大地丰富了媒体融合课题的内容。
(二)有关城市电视台的研究
关于城市电视台的研究最早追溯于1983年的城市电视台新闻理论研讨会,到目前来看,众多研究电视产业的学者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探讨电视台的体制改革,如谭舒的《略论城市电视台的体制困境与应对之策》(《传媒观察》,2010)、李世成的《两级办电视引起的理性思考——浅谈城市电视台的体制改革》(《声屏世界》,2001)葛广俊的《城市电视台体制多元选择和互动协作的思考》(《声屏世界》,2004)等。另一个研究方面是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策略。如陆地的《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张海潮的《电视中国:电视媒体竞争优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周鸿铎的《洞析媒介:回应传媒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论文网
这些论著更多关注的是对传统电视媒介的研究,没有太多的涉及到新媒体发展对城市电视台的影响。
(三)有关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发展研究
电视作为我国四大传统媒介之一,如何在媒体融合的大浪潮中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与其他新媒介顺利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部分业界专业学者就这个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如孔令顺在《论融媒语境的电视重构》(2014年)中提到媒体融合时代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和生存挑战,电视转型需要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弄清楚受众的收视习惯,从而完成内容、传播等方面的重构。[3]刘婧一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2008版)中提出电视节目的营销策略,以此来提高电视自身的竞争力。王长潇在《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探析》中认为电视和新媒介融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建设网络电视台、打造完整的网络电视产业链以及完善网络电视产业体制创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