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研究现状在2002年之前,社区银行的发展在我国并没有得到重视,相关的的研究也比较少。直到2002年,巴曙松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提到,社区银行是银行业创新和转型的突破口。近年来,社区银行逐步成为了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热点。82745
王数(2009)提出,发展社区银行可以缓解不发达地区的虹吸现象和民间信贷的盛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宽个人投资渠道,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各种需求。
周鸿卫、文慧(2011)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并不是所有银行都适合进行社区银行改造。将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造为社区银行并不利于发挥小银行的长处,只有城郊区的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才适合进行社区银行改造。
杨迅(2011)认为,中国金融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居民存款是的中国银行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种金融结构无论在微观还是宏观上都是缺乏效率的,银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而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银行盈利模式,对于推进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转换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网
卢薪竹(2011)认为,社区银行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基于社区范围内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也可以推进国内其他金融机构战略转型,调整市场定位,谋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的压力。
康书生、赵亮(2012)分析国外经验,认为我国应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优化县域银行业体系:(1)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2)引领民营企业资本转型,建立社区银行;(3)将民间一些小型的非正规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刘健(2013)总结了八点社区银行的特点和优势:市场定位弱势化;组织形式单元化;资金运用社区化;经营规模小型化;经营资本多元化;经营决策快捷化;信息沟通对称化;经营特色个性化。
郭磊(2013)认为社区银行在主要客户群、主要业务区域、核心业务品种等方面的选择上与大银行形成互补,有效避免了与大银行竞争,这些不同的定位也给社区银行带来了竞争优势。因此,我国村镇银行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广泛开山关系型贷款业务,政府也要对村镇银行给予必要的支持。
陈一洪(2014)在对美国发展社区银行的过程进行研究认为,认为我国应该走关系型金融、体验式金融和差异化金融的社区银行道路。
郭宏宇(2014)通过分析富国银行季报发现,虽然很明显可以看出社区银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但社区银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是人力资本难以压缩;另一方面是很难优化社区银行的资产结构,资产质量的提高释放了信贷损失准备金,但资产结构的优化面临着风险与收益的矛盾;第三方面是利率下降难以扭转,由存贷差带来的社区银行收益会进一步减少,增加了银行再投资风险。
何娇(2014)认为,国内社区银行发展面临着三大挑战:(1)盈利模式待考,社区银行主要依赖存贷差收入,净利差的降低可能会有较大负面影响;(2)风险管理成困,社区银行在业内一度成为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在风险管理上有很多隐患;(3)绩效评价缺失,社区银行应该“量身定制”绩效评价,针对不同经营模式完善差异化考评机制。
熊文芳、朱傲雪(2014)在对247份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社区银行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不尽人意:(1)社区居民对社区银行缺乏一定的认知;(2)现有社区银行的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缺乏个性化的金融服务。(3)社区银行服务模式有待创新,而不仅仅是大银行业务的延伸。因此,我国社区银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在小微金融需求主体中的知名度,创新个性产品、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