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桐乡市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经济发达,现为隶属嘉兴市的五个县市之一。明代从崇德县分出置县,清代崇德、桐乡两县同隶属嘉兴府。康熙元年(1662年),因崇德之名与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同,故避讳称石门县,同时改桐乡县内的石门镇为玉溪镇。 民国三年(1914年)石门县复称崇德县,1958年崇德县并入桐乡县,1993年桐乡撤县换市,此即今日之“桐乡市 ”。包括桐乡在内的整个杭嘉湖地区素有“蚕桑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这是建立在其发达的丝绸业基础上的。这里特需注意,本文所述“丝绸”均指由纯桑蚕丝织造的纺织品。杭嘉湖地区的丝绸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桐乡石门镇罗家角遗址中发现的桑属花粉、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丝织品都可为此作旁证。宋室南渡后,杭嘉湖地区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丝绸业中心之一,到明清乃至民国初期,其丝绸业之兴盛已位居全国之冠。 而桐乡的丝绸业几乎是追随于杭嘉湖区域蚕丝业的发展步伐而成长起来的:起步于唐,奠基于宋元,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但在晚清民国时期(约1840—1937年)趋于衰败。From优Y尔E论W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长期以来关于杭嘉湖地区、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的丝绸业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大批论文、专著中不乏精品,如朱新予所著《浙江丝绸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王庄穆的《民国丝绸史(1912~1949)》(中国纺织出版社1995年版)、袁宣萍和徐峥所著《浙江丝绸文化史》(杭州出版社2008年版)、〔美〕李明珠所著《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等。但直接研究桐乡丝绸业的资料极少,目前尚无专文系统论述。

本文基于晚清民国时期关于桐乡的报刊、史料及地方志和文史资料,结合某些论文专著,以晚清民国时期(1840-1937)桐乡的丝绸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衰败的原因和复兴对策。本文截取了1840-1937年这一时间段作为研究,是因为桐乡丝绸业自唐朝起步以来一直是逐渐发展、兴盛的趋势,但在晚清民国时期却发生了转变、趋于衰败,这是值得研究和深思之处,而1840年是晚清民国时期的开端,便将其作为研究的时间起点;而全面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桐乡的丝绸业遭受重创,相关记载十分稀少,便选择1937年作为研究的时间终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今日及未来桐乡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些许经验,以发挥史学的现实借鉴性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将从晚清民国时期桐乡丝绸业的地位、发展概况、应变之策和衰弱原因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重要地位——支柱性产业

(一)自然环境

不同于现代机械化大工业时代,在生产力落后的晚清民国时期,农业可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在这一历史时期,桐乡的社会经济已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可谓富庶之邦。究其原因,极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桐乡发达的蚕桑丝绸业。而彼时影响丝绸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在这点上,桐乡可谓得天独厚: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地势低平,境内无一山丘,平均海拔仅5。3米;土壤多为江、海、湖沼沉积物,属水稻土和潮土,土壤肥沃;深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雨水丰沛,日照充足且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均温16。5℃左右;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京华大运河流经桐乡且与境内多条河流相交织,形成典型的江南水网,河网密度高达3。3千米/平方千米。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利于桑树栽植及发展蚕丝业,也为桐乡“丝绸之府”的美名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对渡边淳一《樱花树下》樱花含义的解读
下一篇:南宋地方性纸币试探以淮交为例

从垦禁之争到地权纠纷对...

从晚清四大公案看翻案”【2407字】

民国时期轮船运输与杭州对外贸易

变革时代的文化交织民国时期服装设计师为例

时尚与禁令民国时期女性烫发现象管窥

《儿女英雄传》语气词研究

典故词词汇化浅探《进学解》为例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