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孔子开创的启发式讲授法。以六艺为主要讲授内容的孔子孔子给学生讲课时并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多多指引学生们,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毫无压力地表达出来,并加以点拨,使学生有所启示,即他倡导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论语》中有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论文网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p598-601)

孔子一上课就引导学生们讲讲他们的志向,还给他们一个设想,“如果有人知道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接着他的学生一个个侃侃而谈,期间孔子都很认真的倾听,到曾皙时,曾皙说自己的才能和他们不一样,孔子依然有耐心的鼓励他:“那又有什么关系,不过是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他的启发让曾皙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得孔子连连赞同。最后曾皙询问孔子其他人的回答怎么样,孔子说出了他的观点,他们的一问一答,恰恰是孔子在启发诱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主张。

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对讲授法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老师应该在给学生作出示范时,应该留出来一点关键性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思考。墨子总结前人的智慧,把那些知识编辑成有体系的样子,讲授给学生听,学生就学到了非常系统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第一个。这两人都给讲授法添加了新鲜的血液。

第三,封建社会,语文讲授法经历时间长,产生的影响大,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特别在设立科举考试后,教育内容就一直以四书五经为主,这已经相当于语文教学了。但在讲授上比较死板,大部分先生是依注讲书,缺乏创造性,忽视发散思维,脱离语言实际。

所以即使古代没有“语文”这一名词,没有单独设置语文学科,有关语文的内容如诗、词、曲、小说等也都一一出世,受广大文人墨客喜爱。

二 、语文讲授法的现状

(一) 偷换语文讲授法概念

很多人一谈到讲授法就会不自觉地将它归结到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死记硬背等字眼,其实这和讲授法真正地意义是完全相反的。现在的课堂,教师只片面的注入知识,体现为“走教案”模式,这样一来,就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的联系,也忽略了学生的表现。学生就算记得,也只是僵硬地记着,换一种方式的话可能又不会了,或者脱离书本涉及到实际应用的话,依然是一问三不知。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地语文讲授法呢?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心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把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采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拓展思维的教学方式[3](p123-12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语文知识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对教师自身来说是已知的,而对学生来说就是未知的,所以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单单只通过教师的外部语言加以传递就能实现,必须以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活动为媒介才能完成。这就说明语文讲授法有一个双向的教学,而注入式讲授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教学。

上一篇:终身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下一篇:80后作家文珍小说研究

试论《任氏传》的文学史价值

中学语文中契诃夫小说的...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增删原因探析

试论淮海戏的丑角艺术

在小说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唤醒生命的意义简论袁卫星的语文课堂教学

试论秘书工作的要求与禁忌上官婉儿为例

安徽巢湖什么时候开放三...

浅议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學创新...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处...

谈谈文博档案的分类问题【2135字】

高校韩國留學生管理工作...

新常态下浠水县农业综合...

關于加强中职基础會计实...

成本分担视角下研究生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