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部分学者忽视了魏微的个体差异性,只是简单地按照出生的年代把她归为70后作家群。而且很多学者对魏微的整体风格特点研究不够,主要还是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她的获奖作品《化妆》上,这具有片面性。同时在魏微的作品中,女性这个形象是占绝大多数的,她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女性形象,但是对她女性形象的分析与研究却不是很全面。魏微的生活成长背景是由乡村到小城市,这种生活的独特体验使得她笔下的人物带有浓浓的乡愁和对小城生活的淡淡的排斥。这种由于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引起的写作模式却被研究者们忽视。综上所述,笔者得出,这些年对魏微的作品在广度上与深度上的研究不足。因此,笔者打算对其中的几篇作品从广度与深度上对魏微的作品中所表述的情感进行研究。
二、成长中的隐痛感
成长,是一个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童年时期的记忆是尤为难忘和独特的。在魏微有关成长的小说中,她主要采用回忆的方式,以“我”的视角来展开对故事的叙述。她或站在成人的立场,或用少年的身份,来记录童年的生活,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此过程中将个体生命历程的感悟与时间的流程融合,交错叙述个体的命运起伏,而且都注重形式的运用。但是在对个体的追忆中魏微始终将个体置于大的社会气候中,个体的活动凝聚着时代的影响,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留下了过往的痕迹。”[1](p31)魏微书写了关于青春的悸动与成长的过程中透漏出隐秘的疼痛感。但这种痛是隐秘的,绵长的,温和又忧伤的,不是让人撕心裂肺,无法承受的。
魏微曾这样说到:成长是必然的,结果只有一个,没有什么神秘性,可是成长的过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是那样的微妙,深不可测,值得细说。在魏微的小说中,关于童年的记忆,是和微湖闸密不可分的,《看叔叔们谈恋爱》系列,《一个人的微湖闸》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微湖闸——这个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犹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些小说透过一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我”的眼睛,看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微湖闸这个地方安稳闲适的日常生活。叔叔们的爱情在“我”的眼中是美好的,我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成长以及时间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在“我”童年的眼中微湖闸似一张微黄与斑驳的老照片,记录着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成长轨迹。这部小说由一个个记忆的片段串联而成,带有“我”强烈的主观情感。,无关乎道德评价。小说《姐姐和弟弟》讲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开了微湖闸,和父母弟弟在一个小城生活。在新的环境里,“我”叛逆,暴力,对家人有一种莫名的怨恨,尤其是对小“我”一岁且胆小的弟弟,他几乎承受了我少年时的所有暴力和怨恨。但在这些暴力和无来由的怨恨中还有姐弟俩的温馨相处,只是他们不懂如何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在这些成长的瞬间过后,他们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困惑与不安,姐姐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弟弟开始守护在姐姐身边,保护姐姐,但在姐姐眼中弟弟还是那个没长大的胆小的男孩。魏微通过写这些小片段,通过姐弟俩在成长中的相处模式,准确的表达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多子女家庭中的成长体验,而更加体现出人性中温暖美好的情感。
当然,成长的的过程并不只有童年的美好记忆消逝和亲人之间的冲突而带来的疼痛感,还有少女们对即将到来的青春期的渴望,悸动,困惑,不安所带来的疼痛感。《在明孝陵乘凉》就是以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小女孩的视角诉说成长的疼痛。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晓芙青春期的成长历程,小说以晓芙和她的哥哥炯以及喜欢炯的百合也就是她的好朋友三个人在明孝陵乘凉开头,在哥哥炯讲述明代帝王与他的妃子之间的故事中,晓芙对男女之间的情感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懵懂之感。哥哥炯是晓芙在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期最先接触的,年龄相当的异性,因此,在这个相处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哥哥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感,这种情感不能绝对的说是爱情,只是一种朦胧的类似爱情的感觉,由此她嫉妒自己的好朋友百合,因为百合也喜欢炯,晓芙不希望他们来往。同时她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知道,她和哥哥商量将这种爱隐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知道。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晓芙急切的盼望自己初潮的到来,因为它象征着自己的青春期,可是初潮的迟迟不来使得晓芙失望了,她不再等待。但是就在这时它来了,让晓芙措手不及,甚至惶恐不安,她觉得“自己从自己的身体内走出来。走远了,再也不会回来了”[2](p98),那种惶恐忐忑的心理状态就是一个女孩成长中的隐秘的疼痛。从这一系列的作品中体现出魏微对生命的热切的挚爱,她用一种温情笔调诉说了内心的伤逝与欲望的挣扎,描绘了成长在生命中的鲜活,在青春中的隐痛,在生活中的真实,表达了成长过程中的秘密,内心的渴望与真实想法。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