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语言的谐音现象是网络词语生成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网络语言中的新的变体,本文以网络语言的谐音为入手点,分析了汉字的谐音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以及探讨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61338
毕业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谐音;分类;影响;规范化
Abstract: the network language homophonic phenomenon is one of the ways to produce the network new words. And act as a new type of network languag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network language’s classifications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partial tone of network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network standardization.
一、引言
随着网络文化的出现以及快速的普及,在网络语言的文化里,谐音现象也随之应运而生。那么何为谐音呢?它是语音现象的一种。简言之,就是利用字或者词的音相近或者相同的特点来进行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的替换,并以此来表达丰富、含蓄或曲折的意思。利用这种语音现象作为一种手段构成修辞手法,是以其词语的同音或近音的联系引起人们相关的想象。除此之外,谐音运用的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幽默性、委婉性等。
二、网络谐音词的分类
(一)汉语谐音
1.普通话的谐音词
普通话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浩如烟海,由于具有这些大量的字词,构成了谐音的基础。普通话的谐音词大多是在人们在使用键盘输出时,借用语音相近的词语形成的,并且以此达到诙谐有趣的效果。比如:
“版主”用“斑竹”代替
“大侠”用“大虾”代替
“微博”用“围脖”代替
“什么”用“神马”代替
“同学”用“童鞋”代替
“孩子”用“孩纸”代替
“同志们”用“筒子们”代替
“斑竹”“大虾”“围脖”“神马”“童鞋”“孩纸”“筒子们”这些词的替换,使得整体认读后的感受倾向于俏皮生动亲切可人,远比一板一眼的书面规范用语来的轻松。
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此外还有一些是由这些衍生出来的,比如:
从悲剧用“杯具”代替 到餐具(惨剧) 、洗具(喜剧) 、茶具(差距)。这些词的使用,使得一部分的网络语言谐音变成了一系列的有层次递进的相近关系。
以追求简易高效率为目的网民们,他们往往会在键盘输入中,直接选择靠前列的词语。也有一些人是有意为之,其主要目的是标新立异,张扬自己的个性。
2.方言谐音
受地域划分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方言。而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及词汇上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字词、词典中也很少有这些文字的记载和收录,所以为了达到突出各地方言的特点,网民们便使用谐音造字造词。用这种方法可以表现网民间的亲切感和幽默度。这类的列子也有很多,比如:
粤语中“稀饭”是“喜欢”的谐音
闽南语中“偶”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我”相似
东北话中“人”的读音与普通话的“银”相似
“木油”是“没有”的谐音、“偶系穷银”(我是穷人),以及“粉”(很)、“灰常”(非常)、“灰机”(飞机)、“摔锅”(帅哥)、“肿么”(怎么)、“虾米”(什么)等都是方言类的谐音。
它们在网络世界里使用时,有利于网民间亲切的交流。与此同时,随着大家普遍的喜爱和追捧,它们也越来越被网民们所接受和使用,在网络谐音现象中更因此而独树一帜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