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外出求学。1862年,哈代来到伦敦学习建筑,作为初来乍到的乡村青年面对繁华都市中纷至沓来的新颖学说和思想,深受鼓舞,也对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极大兴趣,青年时期,他研读书籍,倾心于达尔文进化论。其后,他又研究休姆、边沁等人。因为这些思想的熏陶,哈代的哲学伦理思想逐渐形成。哈代也因为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进化论而形成自己的进化向善论,同时提出“不可知论”。 因为受到“不可知论”和“唯意志论”的影响,哈代认为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可知的,于是将其归结为“内在意志力”,哈代曾感叹“内在意志力”时刻影响着人的生活,谁也无法摆脱其影响。哈代小说有很多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但他往往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认为悲剧原因是神秘意志力。
哈代宗教思想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体现,对于宗教的存在,哈代一直持相信态度,如《绿荫中》好人终有好报等,但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和对社会的深入认识,哈代对宗教开始产生怀疑,到了《德伯家的苔丝》,这种宗教怀疑精神逐步发展成对宗教的批判,纯洁善良的女孩苔丝逃不过悲剧命运的羁绊,也逃不脱最后悲惨的结局。可笑的是,克莱出身于牧师之家,但是他却指责宗教的虚伪,资产阶级恶少却在传播道义,这对宗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由此可见,哈代的宗教情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从最初的相信到后来的怀疑,再到最后的指责和批评。
二.哈代对于宗教的态度文献综述
对腐朽宗教教义的批判
维多利亚时代,教徒都大大地增加了,但是不进教堂的人也在增加,当时社会下层民众对宗教情感有所淡薄;而社会上层,怀疑宗教者也日益增多。当时社会阶层的很多人,对宗教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信仰,相反,对宗教宣传的很多东西持怀疑态度。 尽管基督教一直对外宣传和鼓吹教义,但是,“一切宗教朝拜的灵魂是超性美德”[5] (p33)。哈代的小说叙事中,人们对宗教的信仰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而非出自内心的虔诚。
教会宣传上帝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果虔诚信仰上帝,就能拯救自己的灵魂,保佑家人平安,将来得以进入天堂。通过阅读哈代作品,很容易感受到,其实哈代笔下的许多人物有着强烈宗教信仰,他们认真阅读《圣经》,并且按照其中教义来要求自己,规范自身。但他们信仰的结果是,他们信奉的上帝并没有拯救他们,也没有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纯洁、善良、朴实,但一生的命运却十分悲惨,无论是恶魔亚雷或是天使安吉尔都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正是恶魔和天使一起引发了苔丝的悲剧。好人有好报不再是时代的通行证,上帝那儿已无真理可寻。哈代曾经说过:“我已经寻找上帝50年,我想假使上帝存在的话,我应该找到它了。当然作为一个外化人格,这才是上帝这个字的真意。”[5] (p65)哈代日记中的这段话,其实也表明了他对宗教宣传的一些陈腐教义并不相信。
哈代的小说叙事中不难发现,他认为基督教的陈腐教义迫害人的思想并且给人带来生活的苦痛折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因为“失贞”饱受世人冷眼,在从纯瑞脊逃回来的过程中,一个人在地上画上字,这些话在苔丝看来是指他所犯罪孽将受到上帝惩罚,苔丝也因此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来自农村的局限使苔丝身上不可避免残留着虚伪封建道德观念,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农村固有的宿命观点,因此,她在反抗封建虚伪道德中左右摇摆,表现出犹疑退缩的一面。尽管她明白自己并没有过错,但是,众口铄金,当社会裹挟着恶意对她进行抨击时,她又不可避免地感到羞愧并用一系列的社会尺度来要求自己。在被强奸失身后,她心中痛苦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她笃信自己是无罪的,是受侵犯受伤害的一方,然而在听到别人的流言蜚语时,她内心开始动摇,也开始觉得身体是不洁的了,是“有罪”的,听着周围人的窃窃私语,她甚至觉得自己肮脏有罪再也不能来到教堂,并且她也躲起来,只是在日落后,一个人跑进林子,尽量减少离开家,她认为自己是有罪的,会玷污清白干净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对于旁人而言已经渐渐淡忘这件事情,人们并不时常挂念,只是偶尔想起,转眼也就忘记,并不太放在心上,毕竟于他们而言,只是别人的事情罢了,哪怕是朋友,不过也就多想几次罢了。但是苔丝却挣脱不了自己的精神枷锁,她觉着自卑而难过,觉着周围人的眼光都盯在她身上,观察她窥视她,让她内心不得安宁。为了摆脱过去的阴影,她背井离乡来到塔布篱,克莱的爱让她重新焕发了活力,这样的一股爱的力量仿佛一层保护光晕,将她牢牢保护起来,忘记俗世忧愁,而不至于沉湎忧伤。但是,苔丝的内心依旧充斥着对未来的恐慌,觉着那些个可怕的东西都等在外面,看着听着,时刻注意着,等待着,准备将她的心理防线彻底攻下,好教她低下头去。可见,在伦理道德的压迫下,苔丝感到深深的痛苦,这说明她的个人自由正受到他人自由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