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馈赠温情包容
在福贵一家享受种种温暖情感的同时,他们也一样将感动和爱馈赠与他人,主人公一家的接受与给予在整部小说中勾勒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福贵周围的这些人物中,他们一家对春生的情感最为复杂。一方面为了救春生的妻子他们唯一的的儿子被过量抽血而死,给这个家带来了沉痛一击;一方面他和春生被抓做壮丁又一起经历过生死,几年的相互扶持与鼓励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作为人母,家珍一开始是怨恨的,她不接受春生的道歉,因为也无法接受失去的是最小的至亲至爱的儿子。但是等到文化大之时看到春生处于被迫害的艰难处境时,也不再责难下去,她依然希望春生能活下去。在别人对春生都是一种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她与福贵都愿意接纳他,以他欠一条命为由鼓励春生打消死亡的念头,她和福贵都想要让春生看到希望。尽管春生答应了让他们放心,但饱经冰冷打压的他还是没能支撑下去。在春生死后有有些内疚的想到曾经的拒绝举动,再到后来又说有庆的死不全然归咎于春生的这种对春生的宽慰态度。在福贵生命里的这些人总是饱含善意的,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样扶持的暖意,主人公福贵也是在这种坏境下变得内心柔软,为身边的人着想,去扶持他们鼓励他们。所以说福贵一家在感受他人善意的时候也在对别人散发关爱。在这里春生的死和福贵的活着也因境遇不同结果不同,即春生周身充斥着漠然也少了家人或是朋友的陪伴关怀,仅是福贵一家的善意也不足以让他活下去;福贵却一直在感受周身的温情,尽管屡遭打击也依然不灭希望。文献综述
“《活着》是一个普通人对生命长度的迷恋。一条弯曲的山间小路, 一条不眠不休的小河, 一道雨后闪现的彩虹,一首老掉牙的酸曲, 一个延绵不绝的回忆, 这些如同盘结成一捆的绳子, 被作家一点点地拉开来, 拉到路的尽头。这是福贵家庭的历史, 也是生活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众多小人物的命运。书中所控诉的一切都成为过去, 一切都变得安然。”[3]一个人为什么会迷恋生命的长度呢,福贵的生命长度中也伴随痛苦,他又要如何延续这种苦痛生命的长度?在我看来他的生命的长度是由身边的人延续而来,他们没有让福贵感到绝望,他们一起陪伴福贵走过一段段长度。而那老掉牙的酸曲是由那些人用最真挚的情感组成的,因此福贵享受着温情也释放着温暖,在回忆中变得安然。余华书写的是中国社会底层小人物一家的悲欢离合,虽然让主人公命运中亲人都逝去独留福贵,这种无法脱离的死亡阴影依然显得过于冷血和夸张,但在福贵的回忆中却淡化了死亡的悲苦,反而展现出人间温情,主人公的态度也使得《活着》中温暖笔调显而易见。就如评者所言:“福贵的讲述是漫长的,同时又是平静而温暖的”。[4](P121)
二 血里流淌的温暖
在读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时,其实能让人感受到非常博大的温情。余华在写这篇小说时原来定为短篇的,最后却写成了长篇。“跟我一个样,海明威有一篇著名的访谈。人家问他:你的长篇是怎么写出来的?他说我的长篇一开始都以为是短篇,写着写着收不住结尾就成了长篇了。”[5](P64-65)如果是短篇,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笔墨来写故事的人物,那些慢慢勾画出的温情也就会淡化了。同样,在《活着》这部小说中也依然能看到温情贯穿主人公的一生,无论是家庭之中还是邻里朋友之间。许三观不像福贵那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虽然无父无母且过得困苦,却没有自怨自艾地来仇视世界,他依然有一颗快乐的心;即使在最艰辛的情况下他都能用自己的一种看似愚蠢却又轻快的方式来渡过,许三观在生活的苦难下散发着这个小人物的快乐和温暖。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