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还是,在这个难题面前,江玫遇到了巨大的考验,任何一个都是她不愿舍弃的。宗璞自己也说:“当初确实是想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在斗争中成长。” [3]
齐虹在带给江玫爱情的同时,也带给了她许多磨难。一方面,他对纯洁可爱的江玫情有独钟;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反对江玫走上。在一开始的时候,江玫就隐约地感觉到,“她和齐虹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1]可即使是这样,由于爱情的甜蜜,让她忽略了这些烦恼。她和齐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感情也越来越好。所以后来萧素劝说江玫离开齐虹的时候,向来温柔的江玫第一次向萧素发了火。她觉得自己忘不掉齐虹,除非自己死了,才会忘掉。可后来由于对意见的不同,江玫和齐虹之间终究是出现了矛盾。他们把争吵和哭泣,变成了他们爱情的一部分,但又无法割舍这份感情。所以虽然两人每次都把话说得很决绝,但彼此还是形影相随。就这样,他们艰难地维持着两人破碎不堪的爱情,直到最后不得不分手的时候,江玫才说出了一句“我不后悔”,算是给两人错误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句号。来;自]优Y尔E论L文W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舍弃爱情,选择,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对江玫而言,无疑是痛苦的。因为对于生长在小康之家的江玫而言,虽然她和母亲一样,对有权有钱的人充满着憎恶,但让这样一个单纯温和的女子走上激进的道路,想来也是困难的。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少女而言,她对爱情,一直抱有着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况且,她和齐虹之间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聊天话题,还有两年时间的相互陪伴。这些,并不是说舍弃就能舍弃的。若不是因为室友萧素潜移默化之下对江玫产生了影响,引导她阅读《方生未死之间》;鼓励她参加歌咏团和“新诗社”;带领她加入游行救护,江玫是不可能独自走上的。此外,萧素等人卖血为江玫的母亲筹集医药费,得知父亲去世的真相这两件事,更是对江玫的内心造成了深深的震撼,为她日后走向奠定了基础。20世纪40年代末,时局的动荡和物价的飞涨给江玫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江玫正是通过自己的‘家不成家’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病态并渴望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秩序。”[4]她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渴望身边有母亲,有好友的陪伴。然而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只能通过改变。之前因为生活的无忧无虑,使她忘记了思考这些现实问题。但当生活的残酷血淋淋地摆在眼前时,江玫不得不选择面对。其实这时,的火种已经在江玫的心中渐渐萌生,到后来越烧越旺。这也使得她在最后面临抉择的时候,毅然地选择了,而不是爱情。但当江玫真正到了不得不放下这段感情的时候,她的内心还是经历了痛苦地挣扎。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她此时的心理——她和齐虹那注定无法挽回的分别啮咬着她的心,“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面在开着花,同时又在萎缩。”[1]而当江玫一天没有看到齐虹而发疯似的寻找他的时候,她在心里哭着喊着希望齐虹回来。这个时候,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爱情即将死去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可即使这样,即使仿佛有千把刀子插在喉头,江玫也不断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撑过那最后的一分钟。于是她忍着内心剧烈的疼痛,坚强地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这样为了祖国和人民,而选择奉献和给予的人,无疑是伟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江玫开始逐渐摆脱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走向。在当代历史作品中,知识女性参加,往往是受到男性的影响。尽管同为者,但男主人公在精神气质、思想觉悟上往往超越于女性之上。[5]而在《红豆》中,主要的者却是女性。其中唯一的男主人公,却是站在的对立面,而不是像以往的作品那样,作为的引导者出现。在参加时,江玫不再是一个柔弱的女大学生,她身上隐约透露着男性的影子。她那种敢于为了事业献身的凛然大义,是一般女性所没有的。在这种独特的对比之中,更展现出了江玫身上的现代女性强人特点。也正是这潜在的气节,引领着江玫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