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洛克伍德先生,无意识得喊出凯瑟琳的时候,希思克利夫像疯了一样,对着窗子尖声叫着凯瑟琳,让她进来。对洛克伍德先生的话,希思克利夫深信不已,他坚信自己深爱着的凯瑟琳刚刚肯定是回来了。其实希思克利夫只是在对着一个幻象在说话。这里,对于他的这种疯狂的行为,我们在深表同情之时,又特别的感动。这儿的幻象,其实正是希思克利夫心灵深处实实在在的情感的外显。

“在文艺复兴思想家的影响下,哥特一词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6]小说中的人物刻画方面就体现了出来。在凯瑟琳被埋后不久,希思克利夫差一点就把她从地里给挖了出来,因为,他是如此的想念凯瑟琳,他多么想再见到她,多么想和她重逢。但当希思克利夫将要挖到尸首的那一刹那,他听到了一声哀叹,同时在他的身边也传来了一股温暖而又熟悉的气息,他坚信那一声哀叹和温暖的气息都来自于凯瑟琳,他也确信凯瑟琳仍然还活在这个世上。从此之后,希思克利夫开始无休止得寻找凯瑟琳,几近疯狂。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坚信自己看到了凯瑟琳。并且对着她的幻象喃喃自语。这里,其实呈现出了一种扭曲不祥而又恐怖阴森的氛围。   文献综述       

在希思克利夫的心里,他把凯瑟琳当成他的一切,甚至可以说,凯瑟琳就等同于他自己。所以,当自己错失凯瑟琳之后,希思克利夫,这个爱情的受害者,悲恸不已。希思克利夫是那么地深爱凯瑟琳,于是,他开始发了疯似的报复那些把他和他深爱着的凯瑟琳分开的人,之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疯狂复仇行为,并且在复仇的路上越走越远。希思克利夫的报复、复仇以及无情,其实就是他对凯瑟琳的深深的爱的变异和异化。他任由欣德利沉沦堕落,残忍对待哈里顿,一步一步地攫取了呼啸山庄。他为了打击报复埃德加·林顿,囚禁其单纯善良的妹妹伊莎贝拉,并强迫善良的小凯瑟琳与自己的儿子小林顿成婚,之后,恬不知耻地占领了画眉田庄。希思克利夫的种种复仇行为都说明了此时的他完全就是一个魔鬼。但恶魔形象并不是他原来的面目,他是被社会习俗压迫所致,在压迫下,希思克利夫的人格发生了严重扭曲、变形,他变得如此的残忍、无情。

在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恶棍英雄希思克利夫的形象。“在爱恨情仇的交织中,希思克利夫的形象既让人厌恶,又让人怜悯。”[7]

(二)哥特式的女主人公形象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同时也是典型的哥特式的人物。她的这种哥特式人格,主要体现在她的神志不清及野蛮上面。之所以说她神志不清,是因为在本没有蜡烛和黑柜子的时候,她偏说自己看到了两只蜡烛在桌子上,而且,蜡烛还把黑柜子照的似玉一般明亮,凯瑟琳甚至能够从镜子中看清自己。这里,既描写出了凯瑟琳的神志不清,也同时把小说渲染出了恐怖的气氛。说凯瑟琳野蛮,是因为为了赶仆人奈丽,凯瑟琳从奈丽的手中夺走了抹布,并且还粗暴地拧奈丽的胳膊,甚至狠狠扇了奈丽巴掌。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神志不清和野蛮都是哥特小说的重要特征,通过这种哥特式的描写,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及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另外,梦境的出现也是哥特小说中常有的发展情节。梦境,是典型的哥特因素,通常梦境的出现都是用来增强小说的恐怖感的。但是,在《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梦境却并不是为了这个。在她的梦境中,凯瑟琳说她到了天国,然而她却被天国里的天使给扔了下来,因为天使们知道凯瑟琳本不属于天国,她原本的宿命应该是在荒野上游荡,同着她心爱的希思克利夫一起。其实,说它是梦境,还不如说它是一种预言。她的内心是真实的深爱希思克利夫的,也只有希思克利夫才能使她变成一个真真正正并且完整的人,但她最终还是没有遵从自己的内心跟他在一起,而是选择了背叛他,嫁给了能满足她虚荣感的画眉田庄的埃德加·林顿。这里的梦境,其实也是凯瑟琳真实的内心告白。这场哥特式的梦境安排,正表现出了凯瑟琳的矛盾,此时,她是痛苦的、无奈的。

上一篇:中西文化基因在汉外词汇上的差异表现
下一篇:论唐杜甫诗的思想性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论夏目漱石《门》中宗助的悲剧

空空道人评点《红楼梦》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空空道人评点《三国演义》文化创意思想述论

《龙族》的“代入式”叙事策略研究

论《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