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关于同里古镇的纪录片和微电影,其中较有名的便是顾长卫导演拍的影片《情归同里》,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同里的浪漫邂逅,片中浓的化不开的情韵在同里古镇上弥漫。唯美的画面配合着同里古镇特有的古街小弄、小桥流水,让人看了又看,欲罢不能。引发了广大网友们对同里的神往,也记录下了同里古镇的魅力。这样的魅力也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的关注,同年5月,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来到同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拍摄,节目通过NHK各频道向全世界播出。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美国劳拉斯大学历史系派摄制组也赶到了同里,拍摄了题为《江南城镇的过去和现在》的学术纪录片,并在美国公共电视节目中播出。
这里是“天然摄影棚”,“这里每个角度都有景”。 与此同时,这些影视作品也记录下了同里古镇的风光,替同里保存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文化传播视野下同里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
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巧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以及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一)文化的整合论文网
文化整合通过营造相互认同的文化氛围来协调群众的行动,是社会秩序和民族团结的基础。文化是人们建立沟通的桥梁,同里古镇整合了所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是保存的最完善的江苏古镇之一,同里素来有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称,小镇内园、堂、居、室,寺、观、祠、宇应有尽有,各具风格。同里传统习俗“走三桥”,2011年被列为非遗项目,它起源于婚嫁习俗,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整合成了凡是遇到喜庆吉利的事都要“走三桥”。由此可以看出,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整合在传承区域文化,凝聚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宣卷2009年列入省级非遗,起初根据其表演形式分为两派,两派各具特色且完全没有共性。经历了文化大之后开始没落,在上世纪80年代,宣卷重新回到了群众的视线中,两派逐渐开始相互融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整合有利于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播,也使得同里非遗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
(二)文化的导向
文化的导向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指导方向,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文化是一份逐步积累的社会遗产,同里古镇出过很多的名人,这些名人名事在文化的传播中会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者人们的行为。同里李记阿婆茶,2010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200多年历史。上世纪30年代,同里各种茶楼已经开始风行“唱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与南园茶社齐名的旧三凤喜茶楼,其自创的阿婆茶茶叶和独特的“唱茶”技艺,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这些非遗传承人正是由于共享一样的文化,所以不论他们是否在一起,都会有民族的认同感,和心理上、行为上的归属感,这就是同里古镇非遗所具有的文化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