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经典诵读的价值研究
关于经典诵读的价值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和彻底,早在2005年,边艳红老师就在《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中提出,中华经典诵读有利于智力开发,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形成合理的结构;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有利于锤炼道德意志、促进道德行为;同时它还具备确立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的功能。 88019
而潘虹老师则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中,补充了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价值。潘虹老师认为经典诵读能够增大识字量、培养语感、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记忆力;在德育方面的价值有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陶冶学生的情操;在美育方面的价值有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的能力,同时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何全斌老师综合了上述两位老师的看法,认为经典诵读既具备教学价值,同时也具备德育、美育的价值。
2.关于经典诵读的误区调查
当前的经典诵读存有不少误区,杨建国老师在《小学经典诵读的误区及建议》中指出,小学经典诵读存在的误区有:教材选择多为《百家姓》、《千字文》等偏重于识字性的文本,含金量不高;背诵经典的主要用意为道德教育,存在偏颇;诵读经典的方法多为形式化的“吟诵”,有欠科学。 论文网
而刘小梅老师则着重指出了小学低段开展经典诵读的误区,她认为一部分经典诵读的教材难度太高,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不适合用“诵读”的方式;而开展经典诵读的时间多为课外,形式多为统一朗诵,质与量都得不到保障;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过于功利,老师和家长片面地追求“会背诵几篇诗文”、“诵读了多少本经典”,使感受性的学习活动变成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3.关于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首先,童亚鸣老师着重探讨了小学低段经典诵读的教学策略,她在《童蒙养正 寓教于行》中认为低段的国学经典内容可以为《三字经》、《弟子规》等,养成行为规范;教学形式可以为童谣,在感受韵律中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时间上应当利用零星的时间,可以为“晨诵——午读——暮省”的形式,这是考虑到低段孩子注意力不能够长久集中的心理特点。
而张桂兰老师则在《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策略指导分析》中补充了诵读形式,她认为诵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指读、齐读、领读、引读等。同时,她还从兴趣方面着手,认为教师应当通过鼓励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自觉性。张桂兰老师还认为应当实施经典诵读中的学科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王海迪老师在《小学语文古代经典诵读教学研究》中具体探讨了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经典诵读可以用情境法,即从现有的教学环境来引入教学内容,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理特点,结合再现的审美情境、形象的画面展现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帮助小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诵读的经典内容;美读法,即通过涵咏品味细节美,通过置换品味语言美,通过再现品味意境美,通过模拟品味人物美,通过比读品味风格美;游戏法,即建立“精神相遇,师生同往”的游戏者交往规则,预设“沉浸”与“吸引”的游戏场景,体现“非功利性”和“非劳作化”的游戏特质;对话法,即构建和谐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打破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经典诵读课堂中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