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意识作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形成的关于政治生活的一种认知、态度、情感等,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反映。因此,国内外对群体政治意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将政治学和心理学结合,进行跨学科的分析。
G·华莱士(1908),查尔斯·E·梅里安(1921),J·F·布朗(1936),孔特桑(1973),威廉·斯通(1979)等学者都对政治现象进行了心理学层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三派:一是行为主义的政治心理学,他们认为政治意识由政治统治、政治实力决定,因此解决一切政治意识的问题,就必须从政治本身入手;二是精神分析的政治心理学,他们认为政治意识的状况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身心状态,因此主张从调整个人的心理状态入手;三是社会文化历史的政治心理学,他们认为政治意识是主观和客观,历史与现实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因此强调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国外对政治意识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和完善的体系。90128
国内对政治意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研究大致分为两类,对不同时期人们政治意识的探讨和对不同群体政治意识的研究。其中,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张文安(2010),赵宝丽(2007)等很多学者都分别从政治认知、态度、情感、动机、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大学生政治意识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周红令(2006),陈龙彪(2005),杨国方(2008)等学者从个体身心、社会政治经济、学校教育等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许多学者还进行了提高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对策研究。刘明(2008)等学者主张联合家庭、学校、政党、社区进行全方位系统的优化;周彩霞(2010),杨振宇(2009)等主张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进行培育;李玲(2009),高梦晗(2009)等人一致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蔡春良(2008),张文安(2010),赵宝新(2005)等人则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手。论文网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政治意识已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由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近些年才广泛地普及,“web3。0”平台才刚刚兴起,因此在新媒介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政治意识的研究并不多见。值得一提地是,李敏(2013),蒋雨诗(2013),朱文晶(2015)等学者已经开始重视新媒体的作用,提出了将新媒体融入其它的优化途径中,协同发挥作用,但学界对于新媒体这一新兴的背景和因素,仍然未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本文就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以大学生为主体、政治意识为客体、新媒介为环体进行调查与分析,力图紧跟时代潮流,使研究成果真正为当下服务。